一亩顶二亩的玉米种植方法
今年玉米生长后期遭遇持续降雨的连阴天,使得玉米大面积受灾,多日的阴雨天气,玉米积水严重,湿度长期居高不下,导致玉米锈病大面积爆发。自八月以来;出现难得多日干晴天气以后,锈病加之高温蒸发,玉米直接茎叶干枯,玉米棒长的不饱满,普遍大面积减产。.
玉米发生锈病的原因:一是高温高湿、透气不良;二是植株分布不合理,过于均匀。怎样化解这个棘手问题呢?其实也不难!
种过地的朋友可能知道,农田里的作物,如小麦、玉米等在常规种植情况下,田边上的那一两垄总比里面的长得好。收获后的粮食籽粒饱满、份量足。种过速生杨的朋友会发现,按4mx4m的株行距种下树后,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头两年整片树苗争先恐后,齐头并进,都长得枝繁叶茂,且每棵树的树干几乎一样粗细,差别不大。待到整片树荫苦严地后,慢慢的地里的树长势就不如树林最外围的树长的高大,粗壮。公路两旁的树由于就栽种一行,棵棵都长的高大,成材。农作物和树木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边行效应造成的!那么什么是边行效应呢?
农作物由于边行的光及土壤养分条件优越且通风透气,在同样种植措施下长的好,健壮,产量高的这一现象我们称之为边行效应。
种植农作物应该想法充分利用边行效应,让庄稼少生病产量高。怎么做到呢?咱们以玉米种植为例谈一谈。大田种植玉米,目前一般亩植4000株以上,株行距差距不大,密度均匀。这样就会造成后期拥挤,甚至密不透风,从而给病害发生埋下隐患。可以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行距可留1.2米到1.7米不等,小行行距不低于0.5米。株距在确保株数不低于常规方法的情况下酌情调整。植株偏大品种可留株数4000多,植株中小品种可留株数5000到6000。在确保肥水的情况下,高产就稳操胜算。如此种植既讨巧利用边行效应,使植株生长健壮抗病力强,获得稳产、高产,又能利用空闲地带进行田间管理,且秋收也方便。还能套种矮秸作物,如大豆、香菜等,从而全面提高粮菜产量!
我们以宽6.6米长100米余的1亩地块说明。种大穗型品种,按小行距0.5米,大行距1.5米,株距0.2米,可留苗4000余株。每株可收获玉米0.2到0.25公斤,亩产可达800到1000公斤。大行中间套黄豆,可定植600株以上,每株可产大豆0.2公斤以上,每亩增收100公斤以上。玉米加大豆亩产共计可达1000公斤左右。据调查,去年全国玉米亩均产量421公斤。这样,一亩玉米可抵二亩玉米产量还要多。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1亿吨;玉米种植面积6.2亿亩。如果玉米地全部套种大豆,接每亩增收100公斤以上算则可增收0.62亿吨以上。这样,可减少进口大豆的近3分之2,极大程度保障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
朋友们是怎么想的?欢迎留言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