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机械化!武安大同玉米丰收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眼下,正值秋收之际
我市大同镇马会村
高标准农田种植户抢抓农时
启动玉米机械化收割作业收获秋粮
不仅加快农作物收割速度
同时推进农业生产更加高质高效
日前,在武安市大同镇马会村的高标准农田,玉米长势喜人,两台收割机在玉米田地里来回穿梭,一棵棵玉米连茎带穗被卷入割台,经过切碎的秸秆从收割机高高的排料口撒出,落入一旁的运输车内。收割、摘穗、秸秆粉碎,全部一次性完成。全程机械化收割,大大缩短了采收时间,提高了效率,实现了节本增效。


卢红杰
大同镇马会村种植大户

我承包了村里土地1400余亩,全程机械化收割,目前已收500多亩,亩产量可达上千斤。从目前收割情况来看,与去年相比产量增加不少,预计一个星期左右完成全部收割。后期我们将做好管理,待玉米收割完后进行小麦种植。
大型机械的运用不仅解放了劳动力,每天可收割玉米百余亩,还提高了秋收进度。被收割后的玉米由货车拉入晾晒场进行晾晒、储存,集中售卖,被切碎的玉米秸秆送入村里的牛场作为饲料,既让秸秆变废为宝,又增加收入。



在收割现场,不少村民对收割过后田地掉落的玉米进行拾捡,还有的人在晾晒场里对玉米进行后续晾晒的处理,大家忙得热火朝天,也享受着秋季丰收的喜悦。为了实现颗粒归仓,种植户召集村民们加入到这场秋收之中,让村民们就近就业,增加了收入。



郭勇江
马会村村民
我们村里人少地多,之前很多地方都荒着,村里的土地经过流转,我们不仅每年得到流转费,还腾出了劳动力。现在秋收了,我们这些老年人在农田务工,可以得到双重收入,家里收入增加,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了。

据了解,大同镇马会村于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前期集中流转土地约1500亩,以种植冬小麦和玉米为主,一年两熟,经营方式以“村集体+大户+农户”模式。土地在未流转之前农作物灌溉不便、田间道路泥泞,无法进行大型机械作业。为改变这一现状,马会村在推广绿色高产方面下功夫,逐步让节水、节肥、高产成为“标配”。现如今,随着农用机械的投入使用,一台机械就能完成所有农作物收割,机械化收割所带来的高效与便捷,让种植户对农业产业的规模发展再添信心。
来源:武安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