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钓鲤鱼总是空军?饵窝分离没做好,三种方法让你有鱼必上钩

为什么我用玉米总是钓不到鲤鱼,钓得总是比别人少?经常有钓友问小黑这个问题。玉米被称为素饵之王、钓鲤利器,而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钓友从来没用它上过鲤鱼。这种现象其实是钓法不对导致的,玉米钓鲤鱼绝对不是打窝死守这么简单。

就小黑看来很多情况下你窝子里是有鲤鱼的,只不过钓不上来,这是因为最重要的饵窝分离没有处理好。想象一下,用玉米打窝用玉米钓,整个窝点前后左右都是玉米,那里鱼要从你这堆玉米中找到你钩上那两颗钓饵(玉米),那概率是很低的。但是真正会钓鲤鱼的老手,他可以通过饵窝分离来诱导鲤鱼吃下钓饵,从而提高上鱼的效率。

首先用玉米钓鲤鱼饵窝分离通常有三种办法,我们逐一来细讲。

大小分离

首先第一种办法就从大小上进行区分。大家可以去看市面上的一些谷麦窝料,你会发现都是谷子多而玉米、麦子少,商家在卖的时候也会特别强调:你在钓鱼的时候要找一个玉米挂上去,这样才能提高上鲤鱼的概率。

这是因为大部分的鱼,包括鲤鱼在内都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习惯,当大一点的窝料跟小一点的窝料放在一起的时候,大一点的窝料对鱼来说会特别显眼,会优先去吃掉。所以我们钓鱼人要充分利用鱼的这个特性,在实际作钓可以用大小不同的谷物颗粒混合打窝,大颗粒少一点,小颗粒多一点(和谷麦窝料类似的配比),至于钓饵就挂上大颗粒的谷物。这种情况下由于钩上钓饵的体型较大,在鲤鱼的眼中比较显眼,那么就可以对鲤鱼进行诱导,让它主动去找钩饵吃,提高上鱼的效率。

不光是鲤鱼我们钓青鱼的道理也是一样,打窝使用的是比较小颗或是打碎的螺蛳,钓饵就挂两颗完整的大螺蛳。那么青鱼看到大的螺蛳它会比较感兴趣,从而提升上鱼的概率性。

味型区分

前面已经讲了谷麦类窝料的特点是从大小上进行饵窝分离,这类窝料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其实有两个比较大的缺点。第一个缺点就是在水域比较大的地方,光论钓鲤鱼而言它的诱鱼、留鱼效果要差于纯玉米窝料;第二个缺点在杂鱼比较多的南方水域,谷麦类窝料会由于颗粒较小,罗非还有其它杂鱼能够把它吃掉,所以使用起来的性价比要远低于纯玉米窝料。那么问题就来,如果因为钓点的限制,单纯使用玉米打窝玉米钓,那怎么样进行饵窝分离呢?答案就是从味型上进行区分,常用的战术有两种。

比如说我们作钓的地方是那种水域比较大的水库,一般可以采取老玉米混合发酵玉米进行打窝,老玉米多一点,发酵玉米少一点,接着采用发酵玉米作为钓饵,同样可以提高我们上鱼的效率。这是李大毛老师在水库守巨物常用的战术,如果没有进行味型分离,就大毛老师的窝量,上一条鱼估计要等到天荒地老。

如果是在普通的河流钓鱼,可以使用酒泡玉米混合发酵玉米打窝,酒泡玉米多一点,发酵玉米少一点,接着再采用发酵玉米作为钓饵。 因为发酵玉米的味道要比较浓一点,这样可以引起鲤鱼注意。

距离分离

前面讲了这么多,肯定有钓友想问我一个问题:如果出门钓鱼就只带一包玉米,味型、大小都一样,那咋进行饵窝分离呢?这时候你就得采用第三种饵窝分离的办法:从距离上进行划分。

具体的操作如下:你到了钓点之后不要着急打窝,我们先抛竿调漂把钓点(钩饵落点)的位置给它标出来,然后把比较多的窝料打在浮漂的后面,距离浮漂大概半米,把少部分的窝料打在离浮漂前面大概半米的地方。

这一通操作下来,浮漂前后都有窝料,钓饵就孤零零的待在中间。由于鲤鱼、草鱼天生就对会动的东西较为敏感,也喜欢从窝边吃起,于是乎你这两颗会动(抛竿形成的摆动)且处于窝边的钓饵就特别容易成为它们的目标。反正记住一点,窝料一定不要完全的砸在浮漂上,窝料太过集中会导致鲤鱼活跃度变低,钓起来比较难,另外饵窝没有分离,鲤鱼吃到钓饵的概率也是很低,百害无一利。

饵窝分离的方法有三种,实际作钓我们只需要根据自身条件满足一种即可,对于大部分钓友来说,“距离分离”应该是最常用的。如果你连一种都没有做到,那就必须检讨一下,因为这是玉米钓鲤鱼最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请记住:玉米钓鲤鱼不是只有死守,细节上的操作对渔获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