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玉米种子“四不买”,可减少减产风险

咱们@北方农村网科技顾问团的资深老师已经从事农业30多年,见识过各种各样的品种,也见识过各种各样的人,知道很多人的教训,也知道很多人的经验,林林总总,写下这篇文章。

我们虽然不可能让100%无风险种植玉米(因为所有的玉米品种都有缺点),但至少可以让你减少减产风险,至少可以让你的地邻不如你,甚至全村或全乡的玉米都不如你们家的玉米。当然如果你有足够的智慧,你家的玉米“全县第一”也是有可能的。

一,不抗高温的品种,不能买

2022年的高温热害,让很多农户减产,也让很多种子经销商的声誉变差。可别忘了,其中一部分人是自己“记吃不记打”造成的——因为,2016年至2019年连续4年的高温热害,忘了吗?

据中国种子协会预警,今后的玉米高温热害将“经常地发生”(见下图)。

事实上,杨利华研究员早在2016年就发出过“警惕美系玉米不耐高温,不抗病(非审定鉴定的腐霉菌茎腐病)”,杨老师是2010年就开始关注“美系高温结实不好”的问题。另外,张世煌研究员也曾在2013年提醒“美系玉米,只适合在东北区域”。

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王玉玺处长也曾公开指出,“美系品种”耐热性不好。

下面的视频,是杨利华研究员在2022年的玉米田间调查:苞叶短,苞叶包不住果穗顶腐的品种,就是典型的不耐高温。

视频加载中...

虽然这个区域培育的玉米品种未必都抗高温,但抗高温的品种一定出现在这个区域的“5省2市”的育种人之手。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区域必定有最适合的品种(非该区域的品种进入这个区域,发生高温热害的风险加大)。

二,不抗倒伏的品种,不能买

玉米倒伏的减产损失,远远大于小麦的倒伏风险——小麦的倒伏是小问题(甚至“似倒非倒,产量最高”),玉米倒伏是巨大问题。更甚至,越自称抗倒的小麦越不容易高产——“田间稀”(审定公告亩成穗率低于40万),再加上“千粒重低”(以审定公告为准),严重违背了小麦的高产原理。

但是,玉米的高产原理和小麦是截然不同的(相反的高产原理),一个玉米单穗籽粒重是小麦的125倍,按照小麦亩成穗40万计算,玉米不低于3200株的密度就远远强过了小麦的高产水平。

现实中,玉米种植密度4000株左右的已经很少了,4500株或5000株的种植习惯(对,仅仅是“种植习惯”,暂且不去评价),对玉米的抗倒伏能力要求非常高。

玉米品种要想高抗倒伏,必须具备“三位一体”的特点:根系发达+抗茎腐病能力好(对镰孢菌茎腐、腐霉菌茎腐、赤霉菌茎腐、炭疽菌茎腐综合抗性好)+秸秆质量好。如果任何品种审定公告中“栽培技术要点”提示预防倒伏或倒折,你一定要小心。你网上搜索某个感兴趣的品种,看看多少人评价某个品种不抗倒,更不要买。

例如2021年,某个公认抗倒伏好的品种,却因为茎腐病导致后期“玉米秸秆瘫软一地”。

审定公告中(或审定过程中),“双倒率”(倒伏率+倒折率)越低越好。

三,不抗茎腐病的品种,不要买

前面讲到,玉米4种真菌型茎腐病会导致或诱发玉米倒伏,而且这4种类型的茎腐常常混合发生——但是,2022年之前审定的玉米品种,茎腐病鉴定只有一种。

也就是说,审定公告中“抗茎腐病”的品种,也可能发生茎腐病——如果审定公告中“高感茎腐病”或“感茎腐病”,至少增加了1倍的风险。

这如同你认为某人是好人,他/她也可能是坏人(善于伪装或你暂时没有发现出来);你知道了某人是坏人,他/她绝对不是好人。但是,再坏的坏人,他/她也不认为自己坏。就像吸你鲜血的蚊子,它认为吸了你的血、给你留下一个肿包,它是坏蛋吗?

有社会良知的企业或个人,会主动委托第三方检测2种或2种以上的抗茎腐能力。

而“德不足”的人,会故意推销不抗茎腐病的品种的。

抗茎腐病好的品种不多,且行且珍惜吧。

四,审定公告的籽粒容重低的品种,不要买

玉米籽粒容重,不仅仅决定了粮食售价问题(容重越高,角质率越高),而且也是衡量一个品种的综合抗性的一个标准(提醒:是一项指标,而非唯一的指标,要结合前面的3条综合分析某个品种)。

虽然玉米“一等粮”的容重指标是720克/升,但是大多数品种都远远超越了这个标准——例如,有的品种夏播籽粒容重达到816克/升(春播可以超越900克/升),这才是“育种精英”的良心品种啊。

所以说,720克/升的容重应该是“底线”,籽粒容重越高越好(再其它方面相对的条件下)。

总结:以上4点,仅仅是减少了几个减产风险而已,其它优点越多也好

因为,据顶级玉米专家赵久然老师讲,玉米的各种减产风险会减产50%甚至绝产。其它方面的抗性优点,越多越好。

如果你当地没有更好的抗灾品种,你可以采取2个综合抗性都不错的品种进行“红加粉混播”或“白夹红混播”(当然2个综合抗性都很好的品种,“好上加好”会更好),可以抗性互补+授粉互补+根系互补,更加抗灾,更加省肥,更加高产(同比增产显著)。#玉米真科技##农业真科技###玉米混播更加安全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