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进郊区游,农业产品区摇身变为旅游观光景区

2022年北京农田观光季日前启动。据悉,本届农田观光季将推出5类56个农田观光点,包括校园农业、屋顶农业、园区农业、大田农业、传统村落景观等,这不仅可以推进北京的郊区游,这些产品本身也是农业,也能获得一定收入。简单说,北京在推进郊区游中,将农业产品打造成旅游观光景区,大大提升其单位面积产出,更好地提升村民收入。这也让笔者觉得,对于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统筹更多资源,尽可能对这些资源一物多用或者深度综合利用。

对于农业或者农产品来说,一般其单位面积价值不高,这也是很多农民总收入不高的原因。所以,北京针对这种情况,特意对单位面积的产品实行多层次利用。比如农田,一边种植花海,一边还可以生产与收割。像本届农田观光季推出了很多新颖景点,其中3个创意景观园区包括位于昌平兴寿的玉米迷宫,海淀、丰台由彩色水稻、旱稻绘就的“稻田画”等。也就是说,这些农产品可以在平时当作旅游资源,获得不错的门票收入,又能最终确保粮食生产。

另外,像北京还推出其他互动观光区,即游客可以去到这些地方劳作,进行其他工作。当然,游客也是要给钱的,此外,在今年的 4至5月,京郊的油菜花、牡丹、芍药等将相继盛开,也会成为很好的观光区。这些收入,甚至比起作为农业收入还要高很多。而且,北京还在打造林下经济,又可以种植,又可以养殖,大大提升空间利用率。这些都助力北京乡村经济获得良好发展,尤其是大幅度提升村民收入。

从北京推进郊区游以及将田园风光与农业种植业结合起来,可以看出,对于农村产业发展来说,有优渥的自然资源固然重要,没有其实也不是没有其他办法,只要多多开动脑筋,也问题不大。比如北京今年的农田观光季一月一主题,将实现“三季有景、四季覆盖”。也就是说,当地可以自己通过种植,自己创造独特的风景出来。而这个风景,本身就属于农业种植业的一部分。这创造的价值将是双倍的。对于其他农村地区来说,也可以从这方面进行借鉴。今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乡村振兴,涉及到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三个方面。从北京推出类似的发展模式可以看出来,这三大内容时可以相通的。当我们明白这样的逻辑关系后,就会知道怎么更好地将现有资源深度综合利用了。

对于乡村振兴来说,需要大力提升耕地、农田的单位产值。所以,最好的办法,一是种植单价很贵的农作物,一是发展林下经济,提升空间利用率,最后就是将不同的资源统筹起来,实行一物多用,综合利用。而且,随着这种综合利用经验积累,会慢慢有许多新想法,新创意。像北京的农田观光季活动已经举办了12年,在开始时也是很简单,主要是进行农田景观营造。在这个过程后,经验越来越多,创意越来越多,逐渐将之变为生产、生活、生态全方位融合,在后来变成以旅游为主,以与市民互动为主,从而为首都市民郊游赏景、休闲游憩提供别样选择。这对于乡村振兴来说,确实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效果。对一些农村地区来说,可以结合本地城市市民需求,实行宏观统筹,也打造类似的农业观光区来。如此,必将带来更好的发展效果。

从北京的乡村发展,让我们深刻感觉到,对于农村产业发展来说,有特殊资源优势固然重要,没有的话,其实进行思维创新也很重要。尤其是后者,这能够让我们有效摆脱农村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只有如此,才能让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可以让产业实现更加长远发展。这对于推进农村产业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也许,确实可以在全国进行大规模推广,并可能会更好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