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八团职工张彦法:小馒头蕴藏大商机

天山网讯(通讯员张燕报道)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开动脑筋,紧跟市场变化的步伐,哪怕只是一门小生意,也能掘出金来。这不,家住兵团十师北屯市一八八团三连的张彦法就把蒸馒头这一不起眼的小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每年可以收入10多万元呢。

“现在正是馒头销售的旺季,一天下来可以纯收入300元。”笔者刚走进店内,就闻到发酵馒头的清香。张彦法一边乐呵呵地收着钱,一边跟我们说道,“北屯城市建设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商机,现在的建筑工地陆续都开工了,每天一个工地就要购买几百个馒头呢。”

张彦法今年56多岁,是兵团十师一八八团三连的一名普通职工。2013年,由于新区开发建设连队土地流转,张彦法只能外出承包土地,可是由于气候、市场诸多因素,一年下来亏了20多万元。正当张彦法一筹莫展的时候,刚巧遇上师团领导到他家走访慰问。当十师北屯市党委书记、政委曲敏看到张彦法家里桌上摆放着的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馒头时,就建议张彦法,“你有这么好的手艺,还不如想办法发展第二产业,转行开个馒头店。”“是呀,做馒头技术简单,容易掌握,属于传统食品,具有普遍的消费市场。而且原料成本低、产品需求量稳定,十分适合创业者。”对此,三连党支部书记连长赵连和也很支持。

犹豫不决的张彦法此时正在困境中四处寻找着出路,在听了师团领导的建议后,又得知近几年师团鼓励职工自主创业,并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创业人员一定的优惠后,张彦法便下定了改行创业的决心,没多久便在北屯步行街尝试着摆起了小地摊,做起了卖馒头的小生意。

然而对于一个年过半百、种了一辈子地的人来说,转行做生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刚刚开始销售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知名度不高,同时受到了来自同行的排挤,张彦法每天都会背着剩下的一大筐馒头回家。“我觉得咱们北屯市民的生活在改变,在家蒸馒头的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会买馒头吃。起步不顺利并不意味着馒头没市场,没有干好的真正原因是我们蒸馒头的功夫不过关。所以我认定了这个理儿:坚持就是胜利,只要肯下功夫,能吃苦,一定能开好馒头店。”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张彦法仍记忆犹新。

身上拥有着一股子拼劲的张彦法,在不断研究改进馒头的制作方法的同时,连队党支部也在技术和资金等方面全力帮扶着他,为了能让张彦法的生意好转起来,每天下班他们都会抽空来到步行街市场,和张彦法一起吆喝着卖馒头……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纯手工酵头制作,味道香甜、加之分量十足,一个月下来,张彦法的馒头逐渐得到了北屯消费者的认可。

随着顾客的不断增多,最初在步行街摆摊销售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连队领导的帮助下,给张彦法协调了一笔15万元的贴息贷款,张彦法在步行街附近租了一家店面,新购进了一些蒸馒头机、和面机等机械设备,2014年5月份他的面头手工馍馍店终于开张了。

有了之前摆摊销售的成功经验张彦法的信心更足了。自此他和妻子两个人每天都是起早贪黑,从进货渠道到仓库管理;从和面、揉面,到上秤、入屉;从火候的大小到时间的长短,每道程序他都严格把关。没有多久,来买馒头的顾客就排起了长队,一些外地的顾客也慕名而来,有时候一买就是上百个馒头。

回想起创业这一路的艰辛,张彦法觉得再苦也是值得的, “我的转行就像小娃娃走道一样,靠的是领导干部的帮扶呀。”张彦法心存感激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