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玉米价格直破2500元,调控无效?东北玉米价格面临雪崩
鸣谢:感谢粉丝和读者的喜爱,小编求赞,求打赏,求转发,求收藏
昨日,随着政策调控的开始,国内玉米价格并未出现任何的回调,东北地区部分企业更是开始加速提价,涨幅最高达到84元/吨,这似乎是验证了市场不少人的“预测”,那就是即使政策出手也很难把玉米价格打下来,真的是这样吗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中储粮吉林分公司一次性储备玉米拍卖的一万吨竟然全部流拍。这貌似在当前这种不断抢粮的环境中是不应该出现的。而华北地区就像咱们昨日说的一样,随着天气的好转,高速路的解封,到货车辆增加,企业对于提价收购的欲望再次降低,现在大家最关注的无疑是随着政策的出手压制,玉米价格是否会真的开启回落,回落的幅度又是多少呢?

大涨之后必然出现大跌
对于这个看法,不少人是保持肯定态度的,毕竟当前大家谁都知道,东北地区的玉米价格已经彻底的“失控”了,特别是整个黑龙江地区,目前最高收购价已经来到2520元/吨,再加上昨日整个东北地区的龙头企业东粮集团发出通告,开始全线停收,别看还有部分企业在上涨,但是更多的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到货车辆,甚至可以说,目前整个东北地区已经做到了“火山口”上,随时面临火山爆发的可能。
近期,官方公布了今年整个东北三省一区的玉米产量,官方预计的数字是1.1亿吨,参照往年来说,确实减产不少,但是结合自东北地区玉米上市开始,能流入关内的玉米少之又少,如果仅靠东北的企业来消耗着1.1亿吨,和闹着玩又有什么区别呢?昨日咱们的文章《贸易商开始加速出粮,6大理由明确玉米价格即将发生大转折》也明确指出了目前玉米所面临的问题,虽说引起了极少部分人的不适,也出现了攻击和谩骂,但是小编想说的是,我们尊重事实,也尊重市场走向,更尊重政策变化
虽说目前无论是一次性储备粮重启拍卖还是进口玉米数量加大都未能阻止玉米价格的上涨,特别是目前整个东北三省一区可谓是形成了一个“闭环”,所有的粮源都被截留在了当地,好处就是可以快速的拉高粮价,有利于农户高价收粮,坏处就是一旦“雪崩”,整个东北地区的玉米价格势必“一片狼藉”,目前的企业很像“圈起来养肥了再杀”的节奏。

目前还在说东北地区农户惜售的就有些不符合实际了,除了那些铁定放到明年的农户之外,大多数选择年前出粮的农户对目前的价格保持了很高的认可度,并且出售的意愿也明显增加了不少,但是目前大多数贸易商对于基层的收购却开始并不那么热情了。还是那句话,对于目前已经满意的农户能出的就别再犹豫了,趁早落袋为安,避免后期因为政策“组合拳”不断出手而造成损失,毕竟今年这样的行情, 不说十年难遇吧,但至少明年想在这个基础上在做出什么大的突破确实比较难。
政策出手后续影响有多大
其实细心的朋友肯定会发现,3号国家粮食与物资储备局召开了新闻通气会,秦司长刚刚表态下一步将全力抓好秋粮收购,继续组织好政策性粮食销售,必要时加大政策性小麦和稻谷库存投放力度,满足饲用替代消费需求;合理把握政府储备吞吐节奏,在暂缓部分中央储备轮入的基础上,将根据需要研究再暂缓部分玉米和大豆轮入,增强调控合力和协同效应。东粮集体率先暂停了代收企业外其他所有粮库的收购业务(范家屯、双城堡除外),并且明确建议企业对库存粮食要及时顺价销售。动作不可谓不快,警告意味不可谓不浓!是不是那些说国家没有调控手段的人有一种被强制打脸的感觉,还是那句话,不是国家没有手段调控,而是在全面小康社会的“收官之月”,怎样在确保农户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强效出击。
对于那些认为此政策影响不大的人,小编想借用一句电影的经典台词“别急,叫政策飞一会”,从目前市场上不断涌现的贸易商出售信息,不难发现贸易商的心态开始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化,当然目前对于基层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很快政策的第二波“攻击”也将落地,目前造成玉米价格不断上涨的主要问题就是需求大,但是市场供给少,主要粮源都集中在各级贸易商手中,下一波供给一定会针对这种情况实施“精准打击”,已解决目前市场供应不足的情况。

当然,想叫政策发挥作用,单独依靠当前的停收是很难起到大的效果的,所以,玉米价格并不会出现“一夜雪崩”的局面,但是想要保持持续上涨也基本上被掐中了“命门”,小编认为,在未来的一周内,玉米价格或将出现短暂的稳定,之后才会出现较大的价格回调。所以留给大家的时间还是有的。即使那些“酸”进口粮源的朋友们,没必要,进口粮源主要针对的是南方销区,对于目前北方的影响并不大。
备注:以上对现阶段玉米市场行情的分析仅代表个人看法。仅供参考阅览,不作为投资依据,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投资有风险,贸易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