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制造”迈向品牌经济

在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总装生产线上,工人正在忙碌。通讯员 高杨 摄

在老街基玉米包装车间,工人正在进行玉米包装。 图片由采访单位提供

2020年5月0日,是我国第四个“中国品牌日”。

这一天,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举行了“2020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活动,肇源县鲶鱼沟万基谷物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以9.54亿元身价再登国家品牌农业榜,因品牌,鲶鱼沟蜚声中外。

大庆近两年正在探究一条从“数量经济”到“质量经济”与“品牌经济”的发展新路。

2017年12月,大庆市提出品牌强市战略工作要求。

2018年7月,市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大庆市品牌发展创建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市上下进一步加强品牌强市工作,发挥品牌引领作用。

2018年9月,我市商标受理窗口在市行政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运行。

经过两年多的运行,我市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重视品牌、标准引领品牌、市场主导品牌、企业创建品牌、行业管理品牌、舆论宣传品牌、社会崇尚品牌的独具特色的大庆品牌文化建设氛围。

大庆正走在“品牌强市”的征途上,大庆经济也正由产品经济时代走进品牌经济时代。

1

大庆品牌创建“有声有色”

近几年,大庆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著名品牌发展的成功经验,倾力抓好各县区的品牌培育与品牌建设,致力于探究一条从“数量经济”到“质量经济”与“品牌经济”的发展新路。

日前,记者从大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商标监督管理科了解到,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我市商标有效注册量分别为10878件、14197件和17976件,同比分别增长22.4%、30.6%和23.4%。自2017年以来,新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件。目前,我市累计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件。

《关于大庆市品牌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我市品牌以工业品牌为主体,发展已较为成熟;农业品牌发展蓬勃兴起,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以下简称“三品一标”)为代表的农业品牌初具规模;服务业品牌正迎头赶上,旅游、健康照护等产业品牌建设规模正逐步扩大。

一二三产业的品牌创建都“有声有色”。

其中,工业品牌主要集中在油气、石化、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能源产业,比较有代表性的工业品牌是“沃尔沃”“华科”“昆仑”。

农产品加工产业品牌效应有明显提升。现有“伊利”乳品、“金锣”肉制品、“大庆”奶粉等知名品牌规上企业119户,品牌价值链不断扩展,品牌增加值达47.8亿元。

在新兴产业,也有一批优质的品牌涌现。

仅新材料产业,就有规模以上企业16户,年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8亿元。其中佳昌晶能信息材料有限公司目前是国内同行业顶尖供应商之一,黑龙江同禹傲思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新三板挂牌。

在农业领域,通过调结构、转方式、强化龙头引领等举措,大庆的农业品牌建设正蓬勃兴起,“三品一标”种养基地集群效应逐步形成。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三品一标”数量585个,其中有机食品97个,绿色食品193个,无公害农产品285个,“三品一标”种养基地集群效应逐步形成。在原有大庆大同板蓝根、肇源大米、林甸鸡(29类)、林甸鸡(31类)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巴哈西伯绿豆1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基础上,又新增肇州大瓜子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件、肇源关防风、肇源貉和肇源白鹅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在第三产业方面发展态势良好,服务外包产业园被工信部评为最具发展潜力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成为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试点园区。

传统商贸服务业品牌初步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发展,大商、万达、大润发等大型零售企业与电商深度融合,天狗网、飞凡网、飞牛网、庆客隆网上商城线上销售规模不断扩大。

另外,在文化、体育和旅游等产业中,随着文旅融合和赛事经济的发展,大庆的文体旅品牌正辐射到更大的市场上。

2

企业品牌是这样“炼成”的

品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千载古肇州,百年老街基”。“老街基”源于金代,一个古老而又神奇的名字。2008年,以“老街基”命名公司并作为产品的商标和品牌,大庆老街基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和“老街基”农产品品牌诞生了,从此,“老街基”有了新时代的内涵。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电商+农户+超市”的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模式,如今,公司已经发展成为集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打造了特色杂粮、红高粱酒等六个循环经济全产业链。公司成为全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老街基”品牌成为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获得“龙江老字号”称号。旗下的“肇州大瓜子”和“肇州糯玉米”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肇州大瓜子”获得龙江十大地标区域品牌称号;“肇州糯玉米”入选国家名优特新产品名录。

公司董事长张雪松告诉记者,12年来,“老街基”恪守“打造百年老店、创建百年企业”的宗旨,坚持实施“文化+品牌”发展战略,坚持走好“创新、质量、特色、品牌和共赢”发展之路,坚定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发展定位,以“追求土特,原汁原味;追求科技,精深加工;追求时尚,方便快捷;追求文化,情感乡愁”为品牌发展方向,牢固树立“绿色、安全、健康”的产品理念,竭力改造提升“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确立了“传统产品的质量要根深蒂固、地域产品的特色要突出明显、高端产品的档次要大气厚重、创新产品的风格要科技时尚”的发展目标。全力打好“四张牌”,即“绿色生态牌、乡土气息牌、东北文化牌和青春时尚牌”,使产品融入“生态、乡土、文化和时尚”的元素。

“华丰”创始人王志兰,30年前从一个小铁皮房做起,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谈到如何把事业做得这么好,并在区域内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她的答案是:一生只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

王志兰对“华丰”品牌的定位就是传承东北老菜。

“很多人对东北老菜情有独钟,像我们的锅包肉,曾上过央视,被很多客人称道。”王志兰说,真材实料,脚踏实地地做好产品,好吃又实惠,这是餐饮业的取胜之道,也是做好品牌的核心。

近几年,大庆红宝石公司的“东北大板”系列产品遍布全国,已是中国冰淇淋行业的知名品牌,深受市场欢迎。

有业内人士分析,“东北大板”这一子品牌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一是因为它的复古包装,主打“小时候的味道”;第二,微博和微信的广泛营销,利用了大众的好奇心和从众心理;第三,本身的口感确实好;第四,名字起得好,“东北”二字让人联想到东北的冰雪、绿色、豪爽、实在等自然和人文元素,“大板”也能体现商品比一般的商品量更足,而且名字简单好记,有利于二次传播。

3

县域品牌建设向“品牌集群”发力

但凡经济发达地区,无不聚集着众多的知名品牌,包括一种品牌统领下的多种产品。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细胞,在大庆经济版图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大庆县域经济发展迅速,发展质量也在逐年提高,在逐渐形成各自特色产业集群的同时,也开始呈现出集群品牌的迹象。

每年的哈洽会,都是各县区品牌集中亮相和展示的舞台。

以第六届中俄博览会和第三十届哈洽会为例,杜尔伯特的6家企业品牌在哈洽会上进行了全方位展示,伊品生物科技的赖氨酸、瑞相制动装备的高速铁路动车组刹车片、九阳豆业的豆粉、吉禾生物科技的全素清素食和合隆羽绒的精细羽绒产品等百余种独具特色的产品备受各地客商关注,在充分展现高科技、高附加值品牌形象的同时,也让国内外客商对杜尔伯特的资源禀赋、工业基础、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集群有了深入了解。

肇源县在哈洽会亮出的是三张“特色牌”,即绿色有机、食品加工和皮革生产,这也是目前肇源县逐渐形成的三个特色产业集群。

“鲶鱼沟”“乾绪康”和“娄家寨”的绿色有机大米、小米、杂粮、大雁、河蟹等产品,作为绿色有机产业集群的代表,成为架构绿色有机品牌集群的中坚力量。

作为肇源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的重点品牌,“德伦堡”的精酿啤酒,惠丰乳品的俄罗斯炭烧酸奶、俄罗斯白酸奶等一批具有“俄氏风味”的乳制产品,同样引起了足够的关注。

君威皮革的牛皮重革,得邦皮业牛羊皮革精深加工产品,是撑起肇源“北方皮革之都”的核心品牌,在带动皮革产业园生态化发展的同时,也将是产业集群品牌创建的重要牵动力量。

肇州县经开区的一口猪、亚太粮油、兴和生物科技、老街基、博太生物科技、托古食品等六家企业,在参加了哈洽会后收获颇丰,其中仅兴和生物就获得了2亿元的项目投资。

林甸县的宏福农业、伊利乳业、乐尔兔业和博奥生物科技等15家企业近百种产品在哈洽会布展,独具特色的农副产业备受青睐,引来国内外客商洽谈合作与经销事项。

大同区的康汇食品、大庆老窖酒业、同舟中药饮片、家良食品等4家企业,也作为区域优势特色品牌展现了一定的竞争力。

“县域经济的产业集群式发展,孕育的将是专业市场和行业会展。”八一农大经管学院教授、战略管理专家韩光鹤说,专业市场和特色品牌形成互为依赖、互为助力的关系。产业集群达到一定的规模,品牌集群也将呼之欲出。

韩光鹤告诉记者,据多方信息分析显示,基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拓展和延伸,及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稳步推进,大庆几个县区已经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集聚化发展的产业集群,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品牌的集群化,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记者采访了解到,肇源县将通过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解决农业增效、黑土地生态保护、高端农产品的优质供给不足等结构性矛盾,服务肇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辟出一条“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的更加注重品质品牌建设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利用5年时间,构建起以整体品牌为龙头,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为主体的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标准、基地建设和生产加工水平,品牌农产品产值和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到2022年,力争肇源“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到160个(绿色食品87个、有机食品6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三品一标”基地规模达到135万亩(有机20万亩、绿色115万亩);农产品注册商标达到180件以上;肇源绿特色食品区域品牌价值评价价值达到或超过20亿元;争创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1个;争创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

4

如何创建优质品牌

品牌,让名优产品不仅有了“身份”,更提高了“身价”。

根据2019中国品牌价值评价,“肇州糯玉米”的品牌强度为816,品牌价值为2.61亿元。

2020年,肇源县鲶鱼沟万基谷物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以9.54亿元身价再登国家品牌农业榜,品牌强度为714,相较去年6.57亿元有了近3个亿的大幅提升。

品牌,就是一个企业的生命,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崛起的背后往往是一批品牌的强势崛起。

林甸县以林甸鸡地理标志商标、肇源县以肇源大米和肇源白鹅地理标志商标为抓手,将地理标志品牌创建定位为全县重要经济发展战略,采取“公司+地标+农户”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链,吸纳就业、助农增收,充分释放地标品牌的财富效应。

“林甸鸡”注册成功以来,通过使用“林甸鸡”地理标志商标,林甸鸡的附加值迅速攀升,市场价格稳步上涨,地理标志商标的使用让林甸鸡从产品真正跃升为高附加值的“商品”。同时,通过使用地理标志商标,不仅有效提升了“林甸鸡”产品的知名度,还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又带动包装、运输、印刷等产业的发展。

肇源县则围绕培育肇源白鹅地理标志商标打造了“妇字号”特色项目品牌。

品牌价值高的商标还可以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商标质押融资,如“一口猪”品牌,去年就成功利用商标质押等方法融资500万元;肇源县的大庆乾绪康米业也使用了商标质押融资了298万元。我市新开办各类企业应尽快尽早办理注册商标,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减少被他人抢注的风险。

透过大庆“质量强市”和“品牌强市”的战略可以看出,大庆已经主动迈向“品牌时代”,企业只有拥抱品牌才能拥有未来。那么,作为品牌创建的主体,企业应该如何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积极主动地开启创建优质品牌的征程呢?

首先,要创建一个有“灵魂”的品牌。

品牌是品牌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信誉的无形总称。产品可以被竞争者模仿,极易过时落伍,但成功的品牌却能持久不坠,品牌的价值将长期影响企业。

“一个品牌,产品是‘肉身’,需要不断提升品质,品牌的文化内涵则是灵魂,更需要系统的‘功法’来修炼。”韩光鹤说。

其次,要为品牌“C位出道”打出组合拳。品牌创立了,要想“C位出道”,做百年品牌,必须有工匠精神,然后加上科学的品牌管理手段,连续打出组合拳。

“一个成功的品牌,一定不是单纯靠产品的品质来赢得市场,更不是取个好名字,注册个迎合受众心理的商标名称,设计一套受众喜欢的LOGO和包装,再进行持续不断的广告宣传和营销活动那么简单。”黑龙江趋势企业管理公司运营总监李总监说。

品牌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业务增长。品牌设计得再好,没有营销和传播也不能转换为商业价值。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企业的品牌要想抢占“C位”,绝对离不开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系统的营销策略和强大的营销工具。

最后,要为品牌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在信息化时代,谁掌握了互联网工具,谁就把握住了市场主动权。”资深策划人、SYB创业培训教练师宏军说。

遗憾的是,大庆企业在品牌传播和产品营销过程中,虽然已经了解并体验到其功能和威力,但运用起来却不够得心应手。

有些企业只是做了简单的“+互联网”,却没做到与互联网的融合,更不用说线上线下的融合。还有些企业也掌握了信息化工具,却没有掌握好传播的方式和方法,只是一味地宣传产品,疲劳轰炸,在品牌营销上并没有找到正确的路径。

企业要想让自己的品牌“C位出道”,真的是有太多事情要做,摆在面前的会有很多条路,但适合并专属于自己的只有一条。      本报记者 戴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