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芒市鲜食玉米达15万亩 产值超6亿元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属于低纬度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区资源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芒市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全面保障鲜食玉米稳产高产为目标,全链条推动鲜食玉米产业提质增效,全力打造“中国冬季鲜食玉米之乡”,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持续抓好品种更新换代。芒市在科学选种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持续优化鲜食玉米品种结构,由最初引进的纯黄品种,发展到现在双色黄粒主推品种。初步形成早、中、晚相结合的品种结构,销售时段由过去的60多天延伸到200多天。
精准抓好集成技术应用。芒市充分发挥技术更新在鲜食玉米产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在播种模式上,从直播发展到现在的育苗移栽,有效地缩短了大田的管理时间;在栽培模式上,将过去双行条栽发展到现在的四行宽窄行条栽,有效提高土壤温度,不断改善鲜食玉米生产条件,充分保证产品品质,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
重点抓种植梯度调整。芒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消费者需求,结合芒市气候特点,采取“错峰”上市的措施,加大种植梯度的引导和宣传力度,将产品上市时间由12月份和5月份,调整为从11月初到翌年6月份都有产品上市。在保障市场供应的同时,既稳定销售价格,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还有效避免产品集中上市导致市场疲软现象出现。
创新抓“互联网+”发展。芒市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互通互联作用,积极将电子商务与鲜食玉米产业相结合,实现鲜食玉米由单一的农贸市场到电商销售,有效解决传统农产品销售中信息不对称、中间环节多、销售渠道窄等问题。两年来电商平台鲜食玉米销售量约1万吨,在保证产品的原汁原味的同时,实现了农户、经纪人、电商互利共赢。
全面抓好生产模式现代化。芒市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的模式,积极推动鲜食玉米产业订单化生产、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生产,实现产品优质优价,有效打通鲜食玉米种植销售最后一公里,充分保障农民收益。2023年种植面积突破15万亩,实现产值6亿元以上,已发展成为全国冬季最大的双色鲜食玉米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哈尔滨、大连、上海、北京、武汉、成都、广东、昆明等地。
通过发展鲜食玉米产业,芒市涌现出了风平镇腊掌村、芒赛村、遮放镇户弄村等一批“玉米村”,鲜食玉米的示范带富作用进一步凸显。一幢幢漂亮的“玉米楼”随处可见,鲜食玉米给群众带来了甜头。“要致富,种玉米”已成为坝区农民群众的共识,鲜食甜玉米成为芒市群众又一项名副其实的“甜蜜产业”。(记者 郑义 通讯员 芒小融 周欣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