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军:退伍不褪色,田园建新功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孙卫华、李小爱) 眼下正是黄桃的成熟季。8月14日,在位于G348国道旁的汉川市华严农场润田种养殖家庭农场,枝繁叶茂的黄桃园里,一个个桃子挂满枝头芳香四溢,林下一只只土鸡膘肥体壮,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依托生态种植养殖一体化的理念,种植果树的同时发展林下养殖土鸡,将粪便、落果残渣等发酵后作为有机肥浇灌果树,形成种养一体的生态循环产业链。”忙碌着的家庭农场主人曾繁军笑着说。

今年47岁的曾繁军是华严农场景湾社区人,1994年12月应征入伍来到驻甘肃张掖解放军某部,1996年4月光荣入党,1997年4月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训练因公负伤,被鉴定为7级伤残。1997年12月,曾繁军脱下心爱的军装,回到家乡被安置到汉川市公用事业局住宅开发公司上班,2006年公司改制,成为一名社会人。他没有气馁,自谋职业,在华严农场一家包装印刷公司打工。他积极钻研业务,还承包一个车间,成立利捷打印经营部,生意很有起色。

2013年元月,曾湾大队村委会改选,村民们要求他回村主持工作,当时村里干群矛盾大,村级债务多,无集体经济。亲朋好友都极力劝他不要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芋”,专心搞好生意。看到村民们期盼的目光,曾繁军心想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没有理由拒绝父老乡亲的要求,他毅然返回大队,全票通过当选为曾湾大队党支部书记。走马上任,曾繁军挨家挨户上门倾听群众呼声,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建议,他与大队干部党员共商发展大计,着力办好四件实事:采取在外知名人士赞助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华严农场补助一点的办法,共筹资80多万元,修建通村公路3.5公里,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等问题;筹资18多万元,安装路灯60多盏,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在村主干道新栽桂花树300多棵,红叶石楠700多棵,通村主干道、村容村貌大大改善;积极组织水网改造,全村200多户全部喝上了来自汉江的自来水,村民们拍手称快。

村里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如何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这是曾繁军思考的问题。村里每家只有3至5亩地,土地分散闲置,何不依托G348国道“穿村而过”、距离县城10多公里的交通区位优势,因地制宜,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引进香夏源采摘园,大力发展黄桃、桑葚、葡萄等精品水果种植,着力打好“采摘经济”牌,推动乡村“采摘游”,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曾繁军积极推行“特色产业+家庭农场+农户”的模式,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群众增收致富。2013年3月,他与妻子吕丽霞投资60多万元,流转农田260亩,成立汉川市润田种养殖家庭农场,种植水稻和甜玉米150亩,黄桃、西瓜等水果面积60亩,大棚蔬菜50亩;林下养鸡1000多只,长期以水果为食,俗称“水果鸡”。农产品年销售100多万元。

家庭农场吸收低收入家庭人员20多人就业务工。曾湾大队居民点精准扶贫户曾智慧从小父母不在,爷爷奶奶抚养长大,2019年爷爷因病去世,与7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每年假期来这里打工。今年48岁的脱贫户曾涛在润田种养殖家庭农场务工,每年可挣3万多元。

曾繁军还为社区10多家困难户种植水果和蔬菜进行技术指导,帮忙他们销售。
不曾想到,自己从农村走出去,又重新回到农村,成为一名“新农人”。

看着远处绿油油的稻田和玉米地,曾繁军心中充满了无限憧憬:作为一名退伍老兵,我将永葆军人本色,把握市场脉搏,把家庭农场经营好、管理好,进一步扩大规模和经营范围,走产、供、销一条龙发展之路,争取吸纳带动更多的村民前来打工挣钱、发家致富。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