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玉米一吨涨40元,辽宁、内蒙古和山东的也在上涨

截至目前,东北玉米已经实现了连续7天的稀疏上涨,而且最近几日山东也开启了上涨,粮库带头提价,振奋市场看涨预期。

东 北

自12月19日以来东北稀疏上涨的行情一直在持续。

12月25日东北有多家企业上涨收购价,哈尔滨直属库玉米收购价格上调幅度最大,提振市场看涨预期。26日辽宁昌图粮库也将上调收购价格。

通辽梅花生物0.86元/斤,涨1分

通辽开鲁玉王0.85,跌3厘

京粮龙江0.82,涨4厘

青冈龙凤0.825,涨2厘

黑龙江新和成0.819,涨2厘;

12月25日开始,中储粮哈尔滨直属库轮换玉米价格统一上调40元/吨报价已到1720元/吨

12月26日开始辽宁昌图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玉米收购价格上调5厘

一等玉米,14.5水,收购价格0.86;二等玉米14.5水,收购价格0.85

一等玉米 容重:≥720(g/L) 生霉数量≤2.0杂质含量:≤1.0%

二等玉米 现阶段产于吉林,黑龙江玉米执行二等玉米标准

容重:≥690(g/L) 生霉数量≤2.0杂质含量:≤1.0%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数据,截至12月15日,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2876万吨,同比减少501万吨。市场预计春节前东北产区农户售粮进度约为5成,较去年基本持平,然而往年同期已经达到7成左右,今年售粮进度还是比较缓慢。

山 东

近期山东深加工企业日均到货量在700车左右,基本维持稳定,粮源以本地玉米为主。目前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主流区间在1868-2020元/吨一线。

春节前后是玉米大量上市的季节,当前玉米价格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对于用粮企业而言,已经具备了价格的安全边际。应该说,生产企业到了应该考虑建立合理安全库存的时候了。

需求偏弱玉米价格同比去年大落

2019年,虽然国家临储玉米拍卖底价较上年提高200元/吨,但受非洲猪瘟等影响,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北方港口玉米装船数量同比减半,玉米市场价格出现持续半年之久的回落行情。

截至12月25日,黑龙江加工企业门前玉米收购均价1610元/吨,同比回落100元/吨;吉林加工企业门前玉米收购均价1660元/吨,同比回落80元/吨。

按照2019年临储玉米拍卖底价测算,黑龙江到厂最低成本在1750元/吨左右,吉林在1800元/吨左右。显然,当前市场价格不仅已大幅低于去年同期,而且也大幅低于临储拍卖底价。以当前市场价格存储玉米,到明年临储拍卖时销售,假设拍卖底价保持不变,考虑相关仓储、利息费用和品质差价后,理论上当前市场已经有了利润空间。

供需缺口是市场分歧的焦点

市场没有信心的核心是因为产量增加、需求减少而搞不清楚玉米市场到底有没有缺口。

如果市场有缺口,则拍卖价格就是“铁底”;如果市场没有缺口,拍卖价格就是“铁顶”。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数据显示,2018年临储玉米拍卖成交超过1亿吨,而2019年临储玉米拍卖成交仅为2191万吨。因为两年成交数量的巨大反差,让人们不难想象到消费下降幅度巨大。从表观数据上看,市场消费似乎下降了近8000万吨。

当前生猪存栏仍在绝对低位徘徊,本年度饲料消费理论上不会好于上年度。然而仔细分析不难发现,2018年虽然玉米拍卖1亿吨之巨,但可能有3000万吨左右结转到2019年消费,再加上今年近2200万吨的玉米拍卖量,2018/2019年度的市场缺口可能也在5000万吨以上。因此,实际上年度的供需形势并不像拍卖数据下降的幅度那么大,或者说上年度的实际消费并不是表观的那么悲观。

理性决策应该建立合理库存

价格波动是市场化的必然表现,价格弱并不一定是供需没有缺口,价格好并不就是市场有缺口,而是市场信息不对称和阶段性、区域性供需矛盾作用的结果。玉米季产年销的特性,就要求经营者必须在玉米大量上市期间适时建立合理的商业库存,这是企业经营之本。

春节前后是玉米大量上市的季节,时间上也已经到了入市收购的时候了。同时,当前价格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对于用粮企业而言,已经具备了价格的安全边际。应该说,生产企业到了应该考虑建立合理安全库存的时候了

(来源:粮油市场报、三农视点,中华粮网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