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的菜农:种植户留下过年 老总天天开车进城送菜

新京报讯(记者 王纪辛)“现在缺司机,这段时间我也在送菜。”大年初五早上8点左右,汇春名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掌门人付祖平已经开车在路上接送员工,最近员工上班都是公司专车接送,付祖平就是司机。就在全国各地都关注武汉,向武汉源源不断运送物资的时候,武汉当地的农人们也没有停下来,付祖平说,合作社2000亩大棚里蔬菜长势良好,每天稳定向市区供应50吨。

工人对进入超市的蔬菜进行简易包装。受访者供图

直营店大白菜卖3块钱一斤

今天(1月29日),大年初五上午8点左右,付祖平已经开车在路上。他是武汉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汇春名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掌门人。受疫情影响,合作社员工上班都是由公司专车接送,付祖平自己就是司机。

付祖平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自有大棚2000亩,另外,订单种植的蔬菜面积在3万亩。蔬菜长势良好,每天稳定向市区供应50吨。”

据付祖平介绍,这些蔬菜除了配送到合作社自主经营的生鲜店,还向武汉其他超市,以及武汉大型科技企业、机关食堂等单位配送。

种植甜玉米的曾思来告诉记者,“目前,正在备战春耕,过两天就开始鲜食玉米的育苗。春节期间,汉南区茄果类蔬菜生长良好,这几天都在忙着向市区运送鲜菜。”

汇春名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蔬菜在大棚里长势旺盛。受访者供图

和其他专注种植的合作社不同,汇春名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在市区有自主经营的连锁店。

“直营店大白菜卖3块钱一斤,常规蔬菜都能保证供应,春节期间,直供店的菜价上浮不超过10%。配送到其他大型超市的,菜价由超市定。当前蔬菜生产最紧要的是,及时采收,增加送货频次,降低损耗。”付祖平告诉记者。

他们曾为军运会提供优质蔬菜

长江、汉江冲积形成的江汉平原,为农耕提供了肥沃的土地。围绕武汉三镇,长江两岸建起不少种植基地。

记者了解到,武汉市为了确保市民菜篮子供应,早在2013年开始建立7万亩设施农业,设施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新洲、江夏、蔡甸、东西湖、汉南等地。新京报记者联系到的武汉汇春名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武汉思念绿色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农企还曾向2019年10月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提供优质农产品。

武汉汇春名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所在的汉口镇东西湖区东山农场五一大队,处于汉江平原的东部,位于武汉市政府西北50公里。

汇春名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大棚里的蔬菜。受访者供图

作为武汉汇春名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创始人,付祖平在2011年成立合作社之前,已在东西湖区从事饮品加工9年。投资设施农业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记者在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微信公众号上看到,武汉汇春名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示范种植、收购、净菜加工、保鲜、储存、配送,社区直销及菜夫人生鲜配送于一体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2014年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015年被湖北省农业厅评定为“湖北省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园区”。

同样是武汉市农业龙头企业的武汉思念绿色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地理位置较武汉汇春名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更靠近市区,在武汉市政府西南50多公里的汉南区。

汉南区是全国最早种植鲜食玉米的地区之一,有着“中国甜玉米之乡”之称。据介绍,2019年汉南新发展起10万亩连片玉米种植基地。这里紧邻长江,土层深厚,土质优良,是甜玉米的主要产地。

武汉思念绿色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曾思来,是汉南本地人。2004年开始以自主种植和订单采购等方式,在家乡推广甜玉米,被称为“甜玉米大王”。

在农业战线奋斗几十年的热血男儿

按照往年,人们都会在节前备好年货,和家人团聚,合作社员工在这段时间也会倒班休息,人手原本就少,又受到今年疫情影响,武汉市区周边种植合作社紧急调配人力,增加送菜次数。

“从腊月二十八开始,我也加入送货队伍,”今年57岁的付祖平告诉记者,“春节放假前,已经安排合作社种植户留在武汉过年,”据介绍,种菜工人来自河南、安徽、四川、湖南等地,“春节前,武汉市小型菜市场已经关闭,购销途径全部集中在了大中型商超,我们通知员工,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回家过年,所以,在种植、采收方面可以确保。”

汇春名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有物流配送车30多辆,每天往返种植基地和市区,每次进出市区,都会实行全面消毒。

合作社员工正在装车。受访者供图

为了确保供应,增加运送频次,合作社的送货车都是开到指定收菜点,趁卸货时间,司机开一辆小车返回菜地,开上一辆装满蔬菜的货车送过来,再把卸完货的大车开回菜地装车,往返数次。“现在缺司机,这段时间我也在送菜。”付祖平说。

尽管人手偏少,武汉菜农仍坚持正常供菜。曾思来告诉记者,“现在村医每天上门给种植户测体温。物流方面,农产品会由专人开车运往市场,运送蔬菜的货车都是持证走专用通道。”

对于最近的疫情,曾思来没有多说什么,但是很少发朋友圈的他,1月27日发了一段话,“我们是一群在农业战线玉米行业上奋斗几十年的热血男儿!行情不好玉米蔬菜粉碎在田里,我们挺过来了!草地贪夜蛾来了,我们把它打下去了!我们天不怕地不怕,还怕这点病!”

新京报记者 王纪辛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