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迎来暴涨,全面突破1.5元有戏?2个因素来袭,还得涨?
随着东北产区基层潮粮的这波售粮高峰期逐渐结束,玉米价格的持续回落行情也终于暂停,清明节后我国玉米现货市场迎来一波反弹。率先涨价的是山东地区,因当地深加工企业玉米到货量持续偏低,导致华北产区玉米价格普遍上涨,累计涨幅高达50-150元/吨。在华北黄淮产区玉米价格上涨的带动下,东北局部涨幅10-50元/吨,北方港口贸易商报价累计上涨40-90元/吨。玉米期货价格在清明节后也开启反弹模式,目前主力合约再度突破2700元/吨。

引发节后的这波玉米价格反弹的主要原因除了产区潮粮销售完毕以外,还包括以下几个支撑因素:
1、经过一个月的持续回落后,国内玉米价格已经跌至阶段性低点。持粮主体惜售挺价情绪增加,特别是北方港口部分贸易商。据了解东北贸易商建库存成本大约在2700元/吨附近,而本轮的杀跌直接把港口价格打到2650元附近,导致贸易商利润大幅缩水以致于节后开始不断提价。今日鲅鱼圈、锦州港口地区超过10家贸易商提价20-70元/吨。

2、清明节前后,各地中储粮的粮库发布收购玉米的通知,就收集的信息了解到:中储粮故城直属库玉米收购价格2900元/吨,忻州直属库2940元/吨,襄垣直属库收购价格2840元/吨,洪洞直属库2800元/吨,大同直属库2760元/吨,介休直属库2800元/吨。其实早在3月初就出现中储粮轮换操作的通知,但由于当时玉米价格过高,并未有大批量收购计划。在经过一个月的价格回落后,各粮库重新开启收粮计划,释放出的止跌信号尤为明显。

综合来看,我们判断目前玉米价格基本已经出现阶段性低点,而本轮触底反弹的高度是多少仍有待观察。现阶段粮源基本都集中在贸易终端,我们上文也提及到,对于东北贸易商来说2700元基本是其心理底线,加之手中粮源较为集中,后期挺价惜售意愿较强。但需求端目前仍不温不火,小麦稻谷等替代效应明显、进口粮源持续到港、加工亏损限制采购等,预计用粮企业与贸易商之间必定会出现博弈,玉米价格大概率将出现宽幅震荡行情,或将继续呈现地域性分化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