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方玉米高产栽培中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有效的解决?
摘要:玉米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不仅可以作为一种粮食储备,同时也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经济作物。玉米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国家的重视,南方与北方地区均有种植,且种植面积广阔。当前,为进一步实现玉米的高产、优质、高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一大重点和难点。基于此,以当前我国玉米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基础,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提高我国南方玉米产量。

1 我国玉米种植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对玉米生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建设了一批又一批的农业配套设施,并实施了相关的补助政策,如每年给种粮大户和分户经营农户发放良种补贴、购机补贴,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农业开发项目等。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得玉米种植户的生产技能得到明显提高,玉米产量也逐年增加。就高产创建项目而言,在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雨胜点,经云南省专家组测产验收,产量达1088.87kg,创1900m以上高海拔地区全国最高单产。这得益于玉米新品种与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如玉米地膜覆盖、玉米育苗移栽、测土配方施肥、玉米机械化种植等。

2 玉米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不完善
从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南方的玉米种植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玉米种植区域大多缺乏抗灾设施,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时,无法抗灾自救,容易造成减产减收。
2.2 玉米种子质量差
种子质量一直都是农民关心、关注的话题,随着玉米种植范围的不断扩大,玉米种子市场实现了多元化发展。但是,由于育种周期性长,风险大,投资成本高,选育环节多,很多不良商贩为了牟取暴利,不顾种子质量,擅自制假乱真、未审先推,甚至套牌侵权,造成了玉米种子市场不稳、农民受害的现象。

2.3 玉米栽培技术水平低
玉米栽培技术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不同的气候、温度、湿度条件要选择不同的品种及适宜的栽培措施;不同肥力地块也要选择不同的种植密度等。因此,玉米产量的高低取决于栽培技术环节的方方面面,而当前的玉米栽培技术水平较低。
2.4 农业从事者的文化水平低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业生产者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农业从事者并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这也导致了种植玉米的过程中不能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耕作,因此,不能获得较高产量。

2.5 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
农村土地分户经营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小农经济意识仍然存在,土地流转难,规模化、现代化机械操作难。
3 解决玉米栽培现存问题的措施
3.1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在玉米种植中,增加财政在农田水利设施等方面的投入比例,集中国家中小农水、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水利基金等与农田水利相关的渠道资金,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玉米种子高产栽培奠定基础。

3.2 合理选择玉米品种
做好选种工作是玉米高产栽培的重要工作。选种期间需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水分等因素,对玉米种子进行合理选择,要求玉米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如东北地区适宜选择良玉99、杜玉二号等品种,其具有品质好、产量高的特点,且抗倒伏能力、抗病虫害能力均较强。
3.3 提升农民的栽培技术水平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农民大都依靠传统种植经验进行玉米栽培,对先进的玉米栽培技术掌握不足,影响了玉米产量。因此,应对玉米种植户积极做好玉米栽培技术的培训工作,让农民群众学习和掌握先进、科学的玉米栽培技术,提高自身种植水平,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进行科学管理,更好地实现增产增收。此外,还需建立玉米栽培管理小组,为农村群众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农业问题提供咨询途径,确保科学施肥、科学栽培、科学防病虫害,为玉米产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3.4 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技术人才的引入,为种植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以及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各级政府需加大对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引入力度,引进的科技人才需带成果、带技术下乡,开展咨询、培训、示范及推广服务。积极组织农业科技人才通过各种途径、渠道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玉米种植的技术水平,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3.5 改善农业生产模式,适度规模经营
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的主要途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只是土地规模经营,还包含合作与联合的规模经营、产业链延伸的规模经营、服务的规模经营等多种形式,而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形式为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的主要形式包括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企业+农户、合作社+联合社+农户等。作为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农民合作社需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社会经济基础、自身资源条件、农户生产经营现状、合作社发展情况等,确定具体的规模经营模式,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支持。

4 结语
综上所述,掌握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尽一切可能提升玉米产量是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改善我国部分地区粮食短缺现状的重要措施。因此,应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选择玉米品种、提升农民的栽培技术水平、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适度规模经营,以促进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