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施甸在行动】玉米增产100公斤 目及之处皆“丰”光
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眼下正是玉米成熟采收的季节,施甸县7000余亩制种基地的玉米种子也进入了采收期,平均亩产较往年增加100公斤以上,目及之处“丰”光无限。

当东边的第一缕晨曦划破黎明时,工人们便开始在施甸县仁和镇五楼社区玉米制种基地忙碌起来。一望无垠的玉米制种基地宛如一张巨大的地毯向四面八方铺展开来,令人震撼。黄中带绿的玉米秆整齐地排列在地里,一根根又粗又长的玉米棒子从玉米秆的中部伸出来,甚是招人喜欢。只见女工们娴熟地剥开玉米的苞叶,待饱满的玉米果穗完全露出时,再用力地将其掰下装进编织袋里,男工们则来回穿梭在玉米制种基地里卖力地搬运、装车,一幅绚烂的秋收画卷便浑然天成。

据了解,今年施甸县玉米制种基地喜获大丰收,市场价格是5.5元一公斤,一个普通的杂交玉米种子鲜果穗可以卖到一块六至一块七。

在顺发农业科技(云南)有限公司的传送带前,采收回来的玉米堆成了小山,十几名工人正一边对玉米果穗进行人工除杂,一边装车,忙得不亦乐乎。

在顺发农业科技(云南)有限公司附近的玉米制种基地,农技人员正在查看玉米制种情况。杨国是顺发农业科技(云南)有限公司的玉米制种技术总指导,到施甸从事玉米制种工作将近10年。

“今年咱们施甸坝子又是一个大丰收年,像这个品种每个棒都有2公两至3公两,今年我们每亩种了4500株左右,它的平均产量在800公斤至900公斤。”顺发农业玉米制种技术指导专家杨国说。

近年来,施甸县发挥自然生态优势,做强种业“芯片”,着力培育现代种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全县农业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今年施甸县共种植杂交玉米种子7300余亩,有34个组合,平均亩产达570公斤,比去年增产100公斤。”施甸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苏炳启说。
据苏炳启介绍,今年施甸玉米制种除了最高亩产达到900公斤左右之外,最高亩单产和亩均产均超过往年水平。在整个玉米制种过程中,施甸县农业部门及时发布病虫害预测预报,开展统防统治,大大降低病虫害损失率。同时,根据玉米生长特性及田间长势情况,精准调控杂交玉米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时期等农业科技措施,从而保证玉米种子的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