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甄选与辛巴玉米价格之争,聊聊价格,聊聊真爱粉,文章有点长


先聊聊玉米价格到底贵不贵?
咱们先看图说话,我一共发了二张图片,和玉米没关系,这两张图片全是大米。
在声明一点,我是土生土长的五常人,我目前为止没卖大米。
进去正题,图一的大米,是今年我卖过的。
小编不是说你不卖大米?那怎么又说你卖的?这不矛盾?
其实不矛盾,我在大连房车出毛病了,去一个房车厂修理房车,认识一个房车销售经理,他知道我是五常人,叫我帮忙代购几次,要求只有一个,价钱可以高一点,但必须保证质量。
图一,十斤装,每一个里面有五个小盒,每个小盒里面五个真空包装,一个包装里面两斤五常大米。
我就是一个帮忙的,直接找到我同学,我在中间只是一个传话的,最终交易金额70一箱,这是去年的成交金额。一个月之前这大连老板又找到我,还需要一些,我找到我同学,结果涨价了,80一盒了,弄得我还挺不好意思的。这里真和我是一毛关系没有,完全是朋友信任,我帮忙代购。
图二,东方甄选卖的五常大米,十斤装,压缩成一块米砖,成交价89一袋。
图一,图二,产地一样,米的品种一样。价钱?人工,包装两者相差一斤最少两块钱。
我想表达的是啥意思?主要这两天看太多甄选粉,拿产地和品种说事了。
这东西客观的说,名气,人设可以成为赚钱的资本。
以我的图一和图二拿来对比,一样的米,一样的产地,别说我的便宜,就算是和东方甄选一样的价格,他也没人买我的。
这并不是人人愿意当冤大头,这是名人效应,人家就相信东方甄选。这和那大连老板叫我帮代买好几千斤米一样。我同学就不赚钱?如果自己吃,或许不要钱,但人家做的是买卖,不赚钱是不可能的。
朋友信任我,我必须保证人家米的质量,也别叫人花大头钱,最起码咱的价钱点是市场平均值。
我现在烦什么样的舆论?你有钱任性,你高价买真东西,谁也管不找。但别自己当了冤大头,还给人摇旗呐喊,到处宣扬,这都啥心里?你信任东方甄选,你爱花高价买东西,有钱难买愿意,那是你的自由,因为你是铁粉,但真别误导别人。
最可笑的是人家卖货的都说进货渠道是两块多,卖六快多,还拿超市的物价做对比不贵,真的不贵?可笑的还有拿串店烤玉米粒说事,人家还需要交房租那。
2块进价卖6块对铁粉来说不贵,但对大多数人来说,真不便宜。
最后在说辛巴,这货也不地道,不是啥好鸟,只说玉米从农民那里是7毛一根收购的,绝口不提中间商的事情。
在说一个叫我感觉有些好笑的铁粉,在他们看来,他们的偶像卖了高价,就会给了农民高价,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你们想多了,都是奸商,都是无利不起早的,赚少的不一定良心好。赚多的肯定也好不哪里去,最终目标都一样,收割粉丝的信任。
明明自己一身毛,还说人家长得像猴,我呸。
那为啥要有中间商?为啥不在农民手里直接收购?
众所周知五常大米出名,其实五常的玉米产量也不低,黏玉米品质也相当好。没办法,先天的地理位置好,土地肥沃,风调雨顺。
在说黏玉米,这东西相比于普通玉米,也算是经济作物。
黏玉米棒子小,产量低,价格不稳定,农民其实不爱冒这个风险,没有普通玉米稳定。
另外还有人说普通玉米当甜玉米卖,这都是外行话,这不是胡说八道那?那种喂牲口的高产玉米,棒子又粗又长,拿那东西当黏玉米卖?傻子都能看出来,不怕退货潮?
最后在说一下子为啥会有中间商的存在。
应该在十年前左右,在我们五常市,一个企业家开了一个速冻黏玉米的厂子,主要靠时间差赚钱,这个企业家还上过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的专访。
但当时在农民这块,种植普通玉米,旱涝保收,种植黏玉米好一年,赖一年不稳定,没人爱种植。
最终这个企业家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农户没种植前,就和农户签订合同,预交定金。企业家提供种子,农户出地,保证农户种植黏玉米,赚多多少比普通玉米多一些。
最早的黏玉米经销商,当时他们面对的客户只有超市,现在又多个渠道网红。
渠道虽然多了,但现在的黏玉米经销商,采用同样这种办法,提前和农户签订合同,否则根本就没有人种植。
也就是说,不论是辛巴,还是东方甄选,上货渠道都是经销商。经销商负责和农户签订合同,包装,找销路。
实际上那,不论是卖4块一根,还是卖6块钱一根,真正和农户的关系不大,该卖七八毛,还是七八毛。
还有人说,这件事情发酵之后,有人替农户担心了,说黑龙江的黏玉米就值七八毛。
这就涉及到我最前面提到的,价钱的高低,取决于卖的人是谁,谁更能忽悠,农户只能卖个底线价钱。
农户和经销商签合同,有利我种,没利我就种普通玉米喂牲口呗,反正一根没差几毛钱,农户没那个本事一根玉米忽悠出去4块钱,更别6块钱。
当然了,如果真的有人做到,直接和农户签订合同,取消中间商,提高售收购价格,那真是为农民办实事了。
可惜的是,我所知道的这些主播,除了少数卖山货的,基本直接都是从二道贩子那收购的,打着住农的旗号,腰包赚的鼓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