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

放眼广袤的永吉大地,激荡人心的梦想照进现实。以产业振兴为引领的乡村振兴“组合拳”,成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压舱石”。

永吉进一步深化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思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我们坚持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实践发展机制,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深入谋划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坚定不移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到实处。”永吉县委书记尚忠诚表示。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

编制高标准规划谋划发展,成立领导小组高位高效推进,找方向、谋产业、定政策、促改革,确定路线图和时间表。

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一幅农业强、乡村美、百姓富的美丽画卷在永吉渐次铺展开来。

“关键要素”注入发展“源动力”

冷冻、还原、唤醒,经过这样的技术环节,木瓜、香蕉等热带作物就在吉林市宇丰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日光温室里安了家。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永吉落实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紧紧抓住产业这一关键要素,从单调传统农业到菜果蚕菌牧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逐步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格局,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源动力”。

优质高产是永吉县粮食生产的突出特点。近年来,永吉县编制水稻、玉米等粮食生产核心功能区规划,积极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完善水、电、路设施,建成“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65.85万亩。采用鸭稻共生、稻中有蟹、以蜂除害等生物技术创建了绿色发展模式。并通过科技推广、土壤改良、培肥地力等措施,让“小田变大田,大田成良田”。

在发展好粮食种植的同时,永吉县突出园艺特产发展的精致高效,建设20个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出稻香、康养、葡萄、林果4个特色小镇;以木瓜为主的南果北种、以芦笋为主的特色蔬菜、以苏子为主的特色产品成为新特产业带主打。南果北种采摘园为东北最大,全县芦笋大棚近1000栋,生产新鲜芦笋1000多吨。以葡萄、柞蚕、蔬菜、食用菌等为主的传统特产产业带,以大果榛子、苗木、蓝莓等为主的林果产业带发展同样迅猛。“万昌大米”“永吉柞蚕”成为全国著名品牌。永吉县充分发挥无疫区建设优势,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全县畜牧业生产实现了专业化、园(小)区化,畜牧业综合产值达28.5亿元。

农业新主体成为振兴“生力军”

如今的永吉县九月丰家庭农场远近闻名。2020年12月10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二批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中,九月丰是全省惟一入选的家庭农场。

永吉县还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兴市场主体,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探索实践高级会员“私人定制”、职业经理人“反租倒包”、空心村农民“带地养老”、村集体+工商资本“村企合一”等多种农业发展共赢模式,为农业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奠定基础。

纵向深挖农产品价值,横向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目前,全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规模经营主体达2300余户,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0万亩,占全县现有土地面积的42%。吸纳从业人数5608人,带动周边农民30671人,促进农民增收 3373万元。

而这一切,都与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密不可分。永吉县以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农业农村各项改革持续深化,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搭建农村融资担保体系、加快集体资产入市、探索创新承包地经营权放活方式和承包权退出机制……改革促振兴、以改革促发展,全面激活农业农村生产要素。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永吉县积极争取专项债券资金,引入壹方城特色小镇产业联盟运营平台,打造了总投资超3.3亿元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标准化低温仓库、冷链加工车间、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及产业交流中心、阳光温室大棚等项目,2021年末将建成投产,积极探索出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农村权益制度,搭建起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

此外,永吉县还紧紧围绕“互联网+现代农业”,打造农业大数据平台,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安全。积极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永吉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整合邮乐网和永吉GO平台,积极打造“电商村”“电商镇”,有效提供政策咨询、价格信息、公共营销等服务。同时通过建设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经营主体享受“一站式”专业服务,每公顷耕地减少投入1000元左右。

文化铸魂打造“内秀外美”新村

永吉县以生态文化、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打造“内秀外美”的全新乡村。

爱护生态,要在源头上防。永吉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力防农业面源污染,引导实施循环农业建设项目,都是在防上下功夫。

保护生态,要在过程中治。根据“生态永吉”总体建设规划,永吉县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重建、改造,实施了“路田分离”。在3个乡镇建污水处理厂,辐射10个乡镇(区),基本消除了农村黑臭水体。

美化人居,要在生活中管。3年来,全县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的资金达到10亿元。目前,全县已实现农村垃圾收运体系全覆盖,通过扎实推进农村厕改工作,持续开展“造林绿化三年攻坚”等行动,在减污治污的同时,做好增绿添彩工作,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与此同时,永吉县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灵活设计服务项目,组织文艺下乡服务,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公婆”等评选表彰、“谈家风议家训”集中评议,涵养出一乡一县守望相助、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良风美俗。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永吉县在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础上,先后成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全力践行乡村振兴的永吉大地一派勃勃生机,希望的田野上正释放着无限动能。

许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