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二)粘豆包
粘豆包,现在超市集市随处可见,可在我小的时候想吃粘豆包,只有等过年。

我小时候吃的是27斤半的供应粮,每月供应1~2斤大米。1~2斤白面3斤大碴子,3斤高粱米,2斤小米,这都是按量供应的剩下的都是玉米面。
粘豆包那时是除了大米饭,馒头,饺子之外,我最喜欢吃的饭。进了腊月,妈妈就开始张罗托农村亲戚用大米,面粉换粘玉米(那时市面上卖粮食违法)。用一斤大米或者面粉可以换2到3斤的粘玉米份额,钱要找差价。玉米换回来之后,先到磨坊磨成玉米碴子,回家后将玉米碴子用缸或者桶装起来,用水泡上,一般要泡半个月到20天,泡的时间越长吃的时候越筋道。泡的时间到了,米已经泡出酸味了,一就该淘米了,用水一遍遍的淘,直到淘米水清亮了没有酸味儿了,米就算淘好了。
把淘好的米用水桶装好放在冰爬犁上,或者用扁担挑上到磨房,排队等着磨面。排队时看到地上摆放的桶里面盛的材料,你能看出差别。条件好的家庭桶出装的是大黄米,小黄米,差点的都是玉米。磨好的面,我们都叫水面子,也就是"粘面马"拉回家把磨好的水面子倒进事先准备好的面袋子里扎紧口,放到外面桌子上控水。水控干了倒出来,留够包粘豆包的量,其余的团成团,拿到外面仓房冻起来,留着三十晚上炸‘油炸糕",烙粘饼子用。

这时妈妈会把煮好的红豆端上来,放上糖精(那时糖按票供应),豆馅就准备好了。全家人围着饭桌坐好,把豆馅团成一个个小团,一边唠磕,一边揪着和好的"粘面子"把豆馅包住,攥紧,揑严,一个个金黄色的粘豆包就包好了。把包好的豆包摆到帘子上端到外面冻一晚上,第=天把冻好的粘豆包打下来,放到仓房的缸里装好,盖严。就等着过年啦!

你包过粘豆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