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大农场不合中国国情
美式大农场不合中国国情

分田单干的时候,我们这里每口人只有八分七厘地。我家四口人,共分得大约三亩半地。我们队在沭河边上,历史上沭河决口,冲出成片沙地,十分贫瘠,还有一些土地十分肥沃,为了公平,分地小组把土地分为四个档次,于是我的三亩半地共分为四块,加上零星地一分地,我家共有五块地,最大的一块一亩二分,其他几块地大小不等。
开头那几年,人力耕种,觉得没有什么不方便。后来大家都用机械耕种,就感到地块太多,面积太小,又分散在各处,十分不方便。特别是那些还给别人打工的人,种着几亩地庄稼,简直就成为负担。
最大的不方便就是等,浪费时间。因为土地太少,不可能每家都买一台拖拉机,种庄稼就要雇请别人的拖拉机,比如一块地有人家请来拖拉机,你就要把 化肥种子拿去撒上,然后等拖拉机轮到了,把你的活干完,把钱给人家,事情才算结束。
如果一块地只剩下你家没种,你想找拖拉机就十分不容易。为你一家一亩两亩地,人家拖拉机来一次不划算,而且人家在别的地块干活,跟你来就少干活,少赚钱,人家根本不会来,那就要等到最后,向人家说好话,求人家,还要主动多给钱。
收麦更是这样,现在都是大型收割机,三分二分地,人家干不出活来,大地块收麦50块钱一亩,小地块得80块,就那人家还不想来。
在此之前,就要探听:拖拉机来了没有?
回答:没有。
听说啥时来?
不知道啊。
拖拉机来了请告诉一声,我的电话号码给你。
给人电话号码也不保险,万一人家忘记不给你打电话就麻烦,只好不停去打听。那几天就不能上班,专门在家摆弄几亩地。我们这些老头无所谓,慢慢等就是,那些上班的人就不能,等一天就少赚200块钱,最后收那点粮食还抵不上误工的损失。所以有些年轻人,土地干脆就不种了。
现在种庄稼,不累,我的三亩半地麦子,如果在一块地,不要一顿饭时间就收完了,再加上撒肥耕地,用小型手推式玉米播种机,种上夏玉米,一共不要半天时间,但等拖拉机得几天时间。
我们这里地处苏北平原,地块相对要少一些,在电视上看到,南方山区一户人家,

五亩地亩地分为34块,最小一块地,只能种三棵玉米。
以上是我的亲身经历,说明现在一家一户单干的耕作方式,已经成为瓶颈,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为了便于机械化操作,必须实行耕地的合圹连片。
对这个问题讨论得非常热烈。有些人崇拜西方,认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建立美式大农场,把土地合成大片便于机械操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减少农业人口。才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我认为说这种话的,肯定不是农民,也不懂农业。需要澄清一点。就是美国的 做法不一定都是好的,美国的农业获得成功,他们那一套不一定适合我们,如果硬搬过来,就会引发很多问题。
我们人均占有的土地很少,但非常珍贵,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六十岁以上的老农民来说,土地就是我们的命根子。没有土地我们就没法活。
如果搞美式大农场,一定要把土地集中起来,问题是土地集中给谁?我们这些老农民还有土地经营权吗?如果没有经营权,我们就没有了收入。我们的生活问题怎么办?我们没有别的技能,只会种庄稼,如果进城打工,年纪大了,人家也不要。
实现机械化以后,连十分之一的劳动力都不要,就能把地种了。剩余的人怎么办?
别看现在在城里打工的那些人,现在不种地,但是要把他们的承包地收回来,他们肯定不愿意。他们很清楚,农村老家有那么几亩地,心里才踏实。万一遇上什么经济危机,失业了,回到农村老家,还有口饭吃,如果没有这几亩地,在城里没有工作,他们就成了流浪汉。
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农村还有六亿人,而且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人,城市不可能提供那么多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那种消灭农民的论调是十分荒谬的。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情况,任何生搬硬套都是行不通的。人多地少,而且是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的农民平均占有土地,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大方向,大趋势,不可逆转。如果迷恋西方,寄希望于美式大农场,是不会成功的。
创新是必须的。只有创造出适合我们国情的模式,才能摆脱困境,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
20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