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播种前需要进行合理的整地工作,你都知道吗?

1 早整地,为玉米生产打好基础

1.1 秋翻、深松整地

秋季收获后及时深翻整地。做到根茬翻埋良好,耕深达到25 cm 以上,深松35 cm 以上,可以使土壤有较长的时间充分容纳较多的秋雨和冬雪,比春翻整地效果要好。秋翻、深松整地有利于土壤的熟化,经过一冬天的冻解作用,有利于土壤沉实,改善了土壤结构,团粒结构好,使土壤耕层孔隙度适中,达到上虚下实、松软蓄水的作用。深翻起垄后要及时镇压保墒,待春季土壤化冻后再镇压1 次,重压保墒,打破犁底层,为一次播种保全苗打下良好的土壤基础。

1.2 春翻整地

春季整地翻多深、干多深,宜浅、不宜深,宜早、不宜晚,只能采取浅翻灭茬,不影响播种即可。要及时镇压,重压保墒,沉实土壤,减少蒸发,所以不提倡春整地。

1.3 旋耕整地

旋耕整地是利用旋耕机刀片的高速旋转,实现切削土壤、切碎根茬、平整地面、起垄镇压的一种耕作方法,可以一次性完成旋耕、灭茬、起垄、镇压等工序,具有水土性能强、地面平整、成本低、速度快、作业及时、不误农时、整地效率高等特点。但是,耕翻深度浅,一般只有12~16 cm,不利于土壤蓄水保墒,镇压不实,跑墒严重。耕层浅、犁底层又厚又硬,不利于作物根系下扎,所以要推广深松整地。建议3 年深松1 次,打破原有犁底层,增加耕层厚度,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促进玉米根系下扎,增加玉米根系数量,使玉米植株生长健壮、根系发达,防止倒伏和早衰,夺得高产。

2 选用优良品种,扩大耐密品种应用

2.1 选用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的优良品种

优良种子是增加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为实现高产应选择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品质好、适应性广的优良玉米杂交种。玉米种尽量选择角质硬粒型,粉质型的水分含量大,易霉变,不耐储存,角质型玉米秋季降水快、耐储存、价格高、好卖粮;选择多抗型品种,抗病、抗虫、抗倒、抗旱、抗高温,这样的品种种着放心,高产又稳产,受异常气候影响小。现在气候变暖,异常气候时有发生,遇到高温年头,特别是抽丝孕穗阶段遇到高温,不抗高温的品种花粉败育,不能正常授粉结实,有的颗粒无收。

2.2 因地制宜选择品种,合理搭配

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生育期在126~130 d 为宜,不要选择生育期过短或过长的品种,避免早熟或贪青晚熟影响玉米产量。

2.3 不要盲目选种新品种

新品种不一定是适合种植的高产品种,没种过或者附近没种过的新品种不要大面积引种,通过小面积试种,适宜后下年再种植。选上年已种过或附近有种过并综合性状表现好的品种种植。

2.4 根据自己的地块选种

高岗地、沙土地要选耐旱、耐瘠薄的品种,平肥地要选喜肥水、增产潜力大的品种。

2.5 谨慎选择售卖商户

要到正规、信誉好的公司或商店购买良种,同时索要说明书和发票。发票上要写明购种时间、品种、数量、金额和公章。播种后保留好说明书、发票、包装袋、标签等。

2.6 积极与农户交流经验

目前种子市场品种繁多,各有特点,让人眼花缭乱。根据多年试验、示范、推广,田间调查实测,与农民交流反馈,推荐适合昌图县种植的几个高产稳产玉米品种,全县玉米主推高产耐密多抗品种主要有铁研58、铁研358,宏硕899、宏强572、良玉99、良玉DF100、东单1775 等,这几个品种在生产上性状表现稳定,抗逆性强。

3 种子处理,提高种子质量

玉米播种前进行选种和种子处理,提高种子质量,其是获得苗全、苗齐、苗匀、苗壮的关键性措施。

3.1 选种、晒种

播种前对玉米种子进行人工精选,去除小粒、瘪粒、破损粒、病粒、杂粒,选择粒大整齐、充实饱满的种子。结合选种,播种前7 d 进行晒种,提高种子的活力、发芽势和发芽率。

3.2 发芽试验

当前玉米种植大多是机械精量播种,对种子质量要求非常高,发芽率要达到98%以上,所以必须在播种前进行发芽试验。发芽试验要选取有代表性的种子200~500 粒,用温水浸泡5 h 左右捞出,用干净湿毛巾包好,温度保持在25 ℃左右,3 d 时检查种子发芽势,7 d 检查种子发芽率,芽率不够的慎用或不用。

3.3 种子包衣

种子包衣是防治地下害虫、苗期害虫和玉米丝黑穗病的最有效的技术措施,省工省时、成本低、使用方便。播种前按药种比1∶(40~60)的比例,拌匀晾干即可播种。对上年地下害虫较严重的地块,要选择含有效成分克百威8%以上的种衣剂进行包衣,效果良好。

4 适期早播,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

适期早播是根据该县十春九旱的自然条件特点摸索出来的成熟经验。在玉米播种期内适期早播,达到防春旱、防早霜、防授粉期雨季关及伏旱关。最主要的是在春季大风少雨干旱的自然条件下,利用返浆水,保证种子吸足水分正常发芽出苗。当10 cm 地温稳定通过8 ℃时,适当提前抢墒播种,在土壤较干旱的情况下能实现全苗。该县适期早播时间在4 月中旬最为适宜。

5 合理密植,发挥群体增产优势

玉米种植密度要根据不同品种特性结合土地肥力状况合理确定。各个品种都有其适宜的密度范围,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适当增加密度,保证种植株数,实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是高产田的象征。缺苗断条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合理密植是高产的主要因素。现在玉米品种由稀植大穗型向密植型发展,原来昌图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密度在3 000~3 300 株/667 m2,现在大多在4 000 株/667 m2 左右,有的达到4 500 株/667 m2,甚至更高。

6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为实现肥料平衡施用、减少养分流失、减轻土壤板结、培肥地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节本增效、增加玉米产量提供了技术支撑,可以有效降低农业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6.1 施肥水平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不同施肥水平的地块提供了不同的施肥水平。大致施肥水平范畴为:配方肥料配比主要是氮∶磷∶钾比为(2~2.5)∶1∶0.9。施农家肥1 000~2 000 kg/667 m2、纯氮12~18 kg/667 m2、纯磷5~7 kg/667 m2、纯钾4~6 kg/667 m2。

6.2 建议施肥配方

(1)在沙土地保水保肥差的土壤上,要求施优质腐熟农肥2 000 kg/667 m2 作基肥,含磷12%的颗粒磷肥35 kg/667 m2、尿 素10~15 kg/667 m2 和钾肥5 kg/667 m2 作底肥,播种时用含氮、磷、钾45%(15-15-15)的三元复混肥5 kg 作口肥。在6 月下旬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20 kg/667 m2。要求做到刨埯深追密封,提高肥料利用率。

(2)在壤土地保水保肥好的土壤上,施优质腐熟农肥2 000 kg/667 m2,玉米专用复混肥含氮、磷、钾总量≥48%(26-12-10),一次性侧深施40~50 kg/667 m2作底肥,口肥用复混肥 45%(15-15-15)施5 kg/667 m2。

(3)施优质腐熟农肥2 000 kg/667 m2,长效玉米专用肥含氮、磷、钾总量≥53%(30-13-10),一次性侧深施40 kg/667 m2 作底肥,口肥用复混肥45%(15-15-15)施5 kg/667 m2。

6.3 配方施肥方法

农肥作底肥,于整地前施入。玉米长效复混肥,播种时机械侧深施,与种子隔离7 cm。口肥施二铵3~5 kg/667 m2,或复混肥(15-15-15)5 kg/667 m2,随种子施入。高产田于6 月下旬再追施尿素15 kg/667 m2。

7 适时收获

玉米生长后期是籽粒干物质转化积累的阶段,也是玉米籽粒由乳熟到腊熟直至完熟的阶段,适当晚收能够提高玉米产量,降低含水量,利于收后储存保管,防止霉变发生。农业机械收割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为适期晚收提供了保障,在10 月10 日后收获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