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玉米收割机来我家,跟着玉米旅行打卡,穗穗玉米带回家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又是一年金秋到,春华秋实多美好,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跟着玉米享受现代农村秋收生活。
春天的故事播种希望
春天来了,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春雨贵如油,春雨好时节,抢种开始了,一粒粒玉米种子在轰隆隆的播种机的翻播下,埋进了熟悉的大地 ,玉米种子在大地里自然呼吸,等待另一场春雨的滋润,玉米胚芽慢慢发芽,一周过后嫩嫩的小芽顶破泥土,露出小小尖尖的黄绿,就像韭黄一样泛着是星星点点的绿光。

破土而出的希望
种子发芽了,出土了,嫩苗变成了幼苗,
幼苗成才离不呵护,那就给玉米苗松松土,老爸扛起了锄头,一锄一锄地为她松土,玉米苗周围松软了,幼苗伸伸胳膊伸伸腿,就这样根扎进泥土,叶子向往蓝天,两片叶子变成了四片叶子,幼苗长高了。
万物生长靠太阳,水就是万物的血液,又一场雨后,幼苗长大了变成了可以称呼为庄稼的大名,可以看见玉米杆了。

玉米生存阳光雨露不能少
夏天到了,太阳炙热,天气干旱,玉米苗口渴了,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玉米叶子打扭了,还没有等到风调雨顺的雨,玉米叶子使出洪荒之力依然打不开扭曲的叶子,玉米叶子扭了麻花,天气太旱了,土地太干了,等雨啊,雨不来,盼雨呀,雨还不来,老爸每天坐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看了中央台,看省台,看了省台,看县台,一场天气预报也不落下,就怕错过了一场及时雨。

久旱逢甘霖的失望
盼着念着,好雨没有来,只好人工浇水灌溉了,去村支部排号等水,等呀等,终于等到浇地了,排在了晚上12点,水来不等人,老爸焦急的等着,拿着铁锹出门了,手里有一盏手电筒,消失在黑夜里。
不知过了多久,听见开门的声音,老爸回来了,脚上是泥,衣服上有土有泥就像现在的迷彩服,一阵阵打喷嚏,一阵阵咳嗽之好,终于安静了,玉米苗喝上了水,满足了,老爸给庄稼浇了水放心了。
锄地松土,玉米偷偷长
玉米灌溉几天过后,湿漉漉的庄稼地慢慢变潮湿了,潮湿的庄稼地变干了,于是乎又开始了锄地松土。
就这样等雨锄地松土,浇灌锄地松土,两三遍之后,玉米叶子变大了,胳膊伸长了,根扎深了,两株玉米叶子已经掺和住了,大地被盖住了,看不见**的地皮了,只看见绿油油的玉米在成长。
玉米在偷偷地长,好像是晚上偷偷生长,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所有功能全在尽力施展,玉米吐红樱了。

玉米后期疯狂长
红樱长长了,玉米抗上了红樱qiang,渐渐地玉米杆高高大大,玉米穗也饱满了。一片玉米地,青青绿绿好像青纱帐,玉米叶子边缘的小锯齿很锋利。
玉米一天一个样地变,玉米粒慢慢成熟了,嫩黄色变成金黄色,软软的玉米粒变硬实了,玉米成熟了,该收获了。

金黄的玉米好收成
农民天天期盼好年景,玉米熟了,这是农民丰收节的良辰美景,这是喜悦的幸福洋溢,丰收的满载而归的玉米躲在在那泛黄的玉米皮下,就这么温暖,就这么简单。
轰隆隆的玉米收割机来了 ,一片片玉米倒下了,秸秆粉碎了,玉米穗被收割机掰了收了,现在只需把玉米穗拉回家,收玉米的任务就算完成了,没有了人工掰玉米的艰辛和不易,现代农业化解放了劳动力,农民的幸福时光就在这希望田野里轰隆隆的机器轰鸣声来,就在现代化的春种秋收的美好时光里。
儿时的金秋记忆
你看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田野上,金秋到,玉米谷子长得好,高高的青绿的玉米杆慢慢变黄变枯,大大的玉米穗被玉米皮包裹得里三层外三层,就这我也看见了金黄的玉米(它的学名好像是多少号),谷穗笑弯了腰,偶尔有小麻雀偷吃,老农喊一声去去去,麻雀惊吓飞走了,谷穗摇头晃脑好半天,是高兴还是表示谢意,高大的高粱杆顶着红红的高粱穗,都说高粱红了脸,这是阳光的普照和谐的美好。这是离开家乡 ,这是歌声里记忆中金秋的味道,从金秋美好 体验劳作辛苦那是城市里对乡村田野生活的另一种向往。
记忆中的秋收忙
儿时,收玉米是一项非常艰辛而繁重的体力活。
玉米穗要一穗一穗的用手掰,顺着地垄一垄一垄地掰,胳膊上挎着篮子筐子,掰下的玉米放在筐里或放在篮子里,篮子满了,用布条系在玉米杆上做个记号(类似于驴友的红布条导游路线),然后把满满的篮筐送到地头,在地头里堆成堆,然后回头找会红布条的地方继续掰玉米,如此这般接力棒地忙活,一块玉米地,家里老老小小都上阵,玉米掰完了。

儿时记忆玉米回家之路
地里掰玉米结束了,地头堆起了高高的玉米堆,然后把一穗穗玉米棒放到平车上,老爸拉上平车一架车一架车地往家里拉,妹妹坐在高高的玉米堆上看护着玉米。我们又转入另一块玉米地,玉米终于运回家了,家门口又堆起了玉米堆,玉米堆又再一次被一筐一筐地运到平房顶上,暂且在这里晾晒,接着去收拾玉米杆。
玉米时,即使穿着长衣长裤,脖子,手腕,腿脚,都会被玉米叶划得难受。
儿时玉米穗回家了,开启挖玉米杆模式
玉米经过平车转运回家,房顶暂且是归属,还要腾地抢种小麦,于是乎这又累又繁重的农活又安排上了,腾地就是将地里的玉米杆挖掉把土地恢复正常的待种状态。
挖玉米杆开始了,是一棵一棵的挖,每棵都要连土带根的挖出来,(以方便后面的旋地播小麦),老爸挖玉米杆,小小的我们敲打玉米根上的泥土,老妈把玉米杆往地头抱,湿湿的玉米杆水分大,抱起来很沉重,这也是苦力活,遇上下雨,雨后天气,沉重的玉米杆带着泥泞的根,这湿漉漉的玉米杆,让人望而生畏,看着就觉得艰难。无论多么沉重,这些活一样一样地要坚持着干,直到玉米杆挖完,用牛犁地,地变送软了等待下一场冬小麦的种植。
玉米上房晾晒享受阳光
房顶上的玉米晾晒干了,又一筐一筐地运下来,开始了人工脱粒,一粒粒玉米在两只手的拧搓下从玉米穗上搬了家,就这样周而复始秋收的玉米穗堆变成了玉米粒堆,玉米粒晾晒在打谷场上,经过再次晾晒一粒粒玉米装进了麻袋,麻袋整齐地码放在大门下。
秋收后的粗粮记忆
玉米收回来了,喝上了玉米糊糊,吃上了玉米窝头,一点也不好吃,粗糙的颗粒拉嗓子,真是难以下咽,就这还是有饭吃,有的人家连玉米窝头也没有,吃饱是最简单的奢望。
那时收秋,犹如经历一场炼狱,那煎种熬那种滋味,现在想起来就心疼,现在依然觉得又苦又累无法承受。

农业现代化
看看现在,想想现在,条件真是太好了播种用上播种机,收割用上收割机,春种到秋收,劳动力解放了,不用再干沉重力气活了,以前好几天的农活,农机现在一两个小时就干完了,真是现代农民的幸福。


记忆昨天憧憬明天
只有经历过艰辛的人,才知道今天生活的幸福,珍惜当下,珍惜每一天是最真实的感受。
难怪老爸说现在春种秋收的活不算啥,再累也没有以前累,再苦也没有以前苦,幸福不幸福就是一念之间,没有对比就没有优越的幸福感,那就幸福着继续对美好生活向往。
玉米粒的春种秋收体现着农村的变化,跟着玉米的泥土旅行,从种植到破土而出到收获,感受了农村农事变迁。
我爱那片土地,因为那里有我的老爸老妈。
以此记忆乡村变迁,感受幸福生活,恭祝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