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红粟:一位老教师“好食”之举,挽救了一个珍稀种子资源
小米有一款手机名叫红米,其实现实中还真有红色小米。在前一段揭晓的2019年全国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取得十大重要成果中,名列榜首的就是 “东阳红粟”。
红粟即红色小米,成熟期植株叶片和茎秆均为紫色,红穗,褪去橙色外衣后呈米黄色。因其颜色特别,红粟米既可以作为研究叶色机理的好材料,又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东阳红粟的发现是个偶然。2017年,东阳市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行动时,调查人员偶然在东阳市白云街道里坞门小区外的废墟上发现一片红壳粟,通过问询种植农户与田间性状调查,发现这是当地种植面积日益减少的老品种红粟米。
据了解,这种红粟在40年前曾经广泛种植,歉收年份可作为人们的主粮,丰年时则会被加工成粟米糖、粟米酒、粟米粽等各类特色食品。近年来,受气候、耕作方式、城镇化等影响,红粟米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地遭受破坏,数量急剧减少,而今种植已寥寥无几,属于濒临灭绝的稀缺种子资源。
红壳粟米属于糯谷子,东阳红粟是东阳市地方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耐热、耐贫瘠、适应性强、籽粒糯性好、食味佳等特点。一般每年农历6~7月种植,农历8~9月就可收获,亩产量可达300公斤左右。三四年前,有人送给种植者吴老师一些红粟米,这位70多岁的退休教师发现这红壳粟比黄粟米好吃,糯性也好。于是他开始种植,每年收获后除自家食用外,也会给亲朋好友送一些。

红粟与常见黄粟比较
据专家介绍,江南一带谷子资源相对较少,基本是靠当地农民一代代相传种植下来,经历了各种气候生态环境的变迁,相当于自然选择,往往具有抗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种植的经济效益低,农民往往也是因为喜欢它的某些特性,才一年年地种植保存下来。
粟米糖曾是东阳婚嫁、乔迁等喜事必不可少的美食。在当地,娘家有“担粟米糖”给出嫁女儿的习俗,饱含着浓浓亲情;红壳粟谷穗深红,在东阳地区新房上梁时,也常用谷穗做装饰,寓意大吉大利,平安顺遂。
如今这一发现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央视两个频道还专门到现场拍摄了专题片,在普查工作专题中引起了较大反响。当地围绕粟米保护行动也已展开。

小小的种子缘何得到各方关注?
其实,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国家关键性战略资源。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种业市场,但种业大国却不是种业强国。目前,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形势并不容乐观,大量地方品种迅速消失。截至2019年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已收集各类作物种质资源5.2万份,行动将持续至今年年底,以期丰富国内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数量和多样性,保护中国种子资源。
另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传统文化习俗也可能会消失,而一株承载着文化历史的植株,可能会唤起人们的记忆。只要这一粒种子还存在,传统文化习俗就不会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