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 - 玉米间作种植技术,种植方法教给大家,要学习的别错过哟
1、精细整地
10 月份前茬收获后,结合机械秋深耕翻晒将有机肥料作基肥全层深 施,并结合进行平田整地。11 月初,冬前灌足、灌透冬水。2~3 月份耥地2~3 遍,耙耱保墒。播种前机械旋耕耙地,造好底墒,达到待播易播状态。

2、品种选择
大豆品种选择广适应、矮秆、耐阴的中黄 30、宁黄 248 等品种。玉米品种选用耐密、抗病、优质、高产品种,如:大穗稀植品种沈单 16 号或中高杆耐密品种先玉 335、郑单 958 等品种。

3、 种植规格
采用玉豆 2 ∶ 2 行比间作配置,宽、窄行种植。关键一:扩行 距,窄行由生产上的 20~40 cm 调整为 30 cm,宽行由 60~80 cm 调整为 160~170 cm;玉米大豆间距 65~70 cm;玉豆间作幅宽 190~200 cm。关键 二:缩株距,玉米株距由生产上的 22~30 cm 调整为 12 cm;大豆播种株距 7~10 cm。

4、适期晚播
当土壤表层 5~10 cm 地温稳定在 10℃以上时播种。播期为 4 月 15~25 日,用 2BMZJ-4 玉米大豆一体播种机择期精量播种。播种前大豆用根瘤菌剂拌种,每 10 kg 大豆种子拌大豆根瘤菌剂 150 ml,随拌随用, 阴干即可播种。

5、 播种质量
大豆、玉米适宜的播种深度,应根据土壤质地、墒情和种子大小而定。 播深合理,种子紧贴湿土,一般以 4~6 cm为宜。要求落粒均匀、深浅一致、 覆土良好、镇压紧实,确保出苗整齐一致,一播全苗。

6、保证密度
种植密度应视地力水平和品种耐密性确定。一般玉米播种量 37.5 ~ 45 kg/hm2 ,大穗稀植品种,如:沈单 16 号等,保苗密度 75 000~82 500株 /hm2 。中高杆耐密品种,如:先玉 335 等,保苗密度 90 000~97 500株 /hm2 。大豆播种量 45 kg/hm2 ,保苗密度 150 000 株 /hm2 左右。

7、田间管理
⑴ 芽前除草:大豆、玉米同期播种后用乙草胺加适量百草枯及时进 行播后芽前药剂封闭灭草。 大豆、玉米出苗后的除草主要通过中耕完成。
⑵ 中耕提温:大豆、玉米宜早中耕。出苗后结合除草对大豆、玉米 进行中耕 2~3 次。第 1 次中耕宜浅,以 3~4 cm 为宜,避免伤根压苗; 第 2 次中耕,苗旁浅行间深,力争达到苗全、苗齐、苗壮。
⑶ 查苗补种:玉米、大豆一次全苗是关键。原则上不间苗、不定苗、 不补苗。大豆出苗后,及时查苗,发现由于虫、鸟危害以及播种质量造成缺苗断垄应及早补种。

⑷ 肥水运筹:玉米苗期追施尿素 225 kg/hm2 ,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 300 kg/hm2 ,磷酸二铵 75 kg/hm2 。大豆、玉米幼苗期不灌水。玉米拔节、 抽雄、灌浆中期及时灌溉,大豆不单独进行施肥和灌水。
⑸化控防倒:间作大豆受玉米遮阴,造成藤蔓或者倒伏,喷施烯效 唑能明显改变大豆植株的农艺及产量性状,大豆分枝期喷施 100 mg/L+ 大豆盛花期喷施 150 mg/L 5% 烯效唑可湿性粉剂的效果最好。
⑹ 防治杂草及虫害:① 防除杂草。玉米间作大豆采用播后苗前封闭除草,每 666.7 m2 用 150~200 ml 50% 乙草胺,或 100~120 ml 90% 乙草胺混 50~70 ml 72% 2,4-D 丁酯,兑水 15~20 L 均匀喷雾; ② 及时防治病虫害。大豆重点防治地下害虫、大豆蚜虫、大豆红蜘 蛛、食心虫;防治红蜘蛛采取喷施炔螨特、红满盖等药剂。

8、延期收获
大豆先于玉米成熟,大豆收获后(9 月下旬),再收获玉米(9 月 底至 10 月初)。当大豆茎秆呈棕黄色,有 90% 以上叶片完全脱落、荚中籽粒与荚壁脱离、摇动时有响声,是大豆收获的**时期,用 4 LZ1.0 型大豆联合收割机收获大豆。当玉米苞叶变黄白色、籽粒胚部变硬时及时机械收获玉米

【结语】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种植户可以多参考参考,或者说大家想了解哪方面的,三农知识及技术都可以留言评论,小编会根据情况来为大家解惑。也希望大家能关注一下小编以及积极留言评论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