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摸底!新乡,你还有多少隐藏款是我不知道的
“蔓越莓”让东北兄弟泪目了、“松茸饼干”让云南兄弟破防了、“雅安鱼子酱”让四川网友无语了……随着全国“农业大摸底”在网络上掀起热潮,网友辣评:“家乡,你让我觉得陌生了。”
作为新乡人的你,是不是也想问一句“咱家‘藏’起来的‘压箱好物’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酣畅淋漓的“新乡农业大摸底”吧。

【全国出口的金银花,九成来自封丘】
“封丘金银花,魅力甲天下”。封丘县素有“中国道地金银花之乡”的美誉,有着长达1500多年的栽培史。
独特的地理环境、管理方式,成功驯化了封丘金银花独特的直立性能,使得封丘金银花个大花肥,色鲜货绿,药用成分高,其质量位于全国同类产品之冠。

如今,封丘县的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各类销售公司有1000多家,金银花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年产干花1000万公斤左右,年产值达16亿元,形成了全国人工大田种植面积最大、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管理技术最好、品质最优、效益**“五个之最”。

封丘县还是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已发展7家金银花出口企业,主要出口到东南亚国家、韩国、美国等。目前全国出口的金银花,九成来自封丘。

【新乡居然有树莓?就在封丘!】
你知道吗,封丘县还是“中国树莓之乡”!封丘树莓自2002年引进开始种植至今,面积已发展到5万亩,专业合作社40家。

封丘树莓俗称托盘、山莓果,在中草药里称其为覆盆子,其根、茎、叶、花、果全身皆可入药。

如今,封丘树莓产业以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为依托,实施中国树莓博物园及树莓规范化种植和加工技术转化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投产酿造树莓酒、加工树莓饮料、干果和冷冻鲜果,已形成了树莓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

【辉县山楂产量居河南之首】
辉县山楂种植始于清朝康熙年间,是中国五大山楂产地之一。目前,辉县市山楂种植总面积将近20万亩,数量超过一百万株,年产量超2万吨,年产值3亿多元,产量居河南之首。

辉县市位于太行山南麓,由于受太行山脉走向和海拔影响,季风作用较为明显,四季分明,适宜山楂的生长。

辉县山楂除含有一般山楂的营养成分外,其总糖、维生素C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同时,辉县所产山楂黄酮含量高,风味独特,具有较好的药用和食用价值,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李卫民 摄
【“豫北三花”里有咱卫辉的“卫红花”】
卫红花在卫辉市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历史上将卫辉府的红花、怀庆府的菊花、彰德府的棉花誉为“豫北三花”,所以卫辉市的红花被誉为“卫红花”,以其“量高质佳、蕊长色红、手抓油润、劲攥不折、药香扑鼻”的特征,仅次于“藏红花”而闻名,成为道地中药材。

李卫民 摄
卫红花的品质与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分不开。卫辉地处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黄河北岸,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8℃,年均日照2446.9小时,年均降水576.5毫米,无霜期209天,雨热同步,砂质土壤,土层深厚。
目前,卫辉市种植卫红花的面积达6000余亩,平均亩产卫红花饮片20公斤,收获红花籽150公斤,亩收益3600元。卫红花在全国的推广面积达到1万亩,种植技术被推广到山西、甘肃、河北等地。

李卫民 摄
【卫辉桃曾经是特供朝廷的“贡桃”】
卫辉的桃,曾经特供朝廷,肉质细密、汁多味甜,种植历史悠久,以唐庄镇、后河镇为主产区。目前,卫辉全市桃树种植总面积达3.6万余亩,共计151个品种。
而且,自1995年举办首届桃花节以来,卫辉市唐庄桃花节已经举办了25届。从最初的赏花品果、观光旅游,到如今的以花为媒,办节兴业、办节惠民,桃花节已经成为一张宣传卫辉的金色名片。

李卫民 摄
近年来,卫辉市还创建了以桃为主体的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园,致力于将卫辉鲜桃打造为优质桃、高端桃,通过举办“桃花节”“采摘节”“赛桃会”“丰收节”等一系列活动,全力打造“果之首、桃之都”的品牌形象。

【新乡县里“藏着”50多种特色玉米】
你吃过什么样的玉米?黏糯的、甜糯的,还是水果味的?
你见过什么样的玉米?白的、黄的、紫的、黑的,还是花的?
在新乡县小冀镇的农田里,种类齐全、色彩丰富的玉米,一定超乎你的想象。不仅如此,你还能找到富含叶酸、花青素、高蛋白等特色玉米。

小冀镇现有耕地2.45万亩,其中1.9万亩是玉米高标准农田,占比达77.5%,特色玉米品种50多个,种植面积达到9000亩,畅销胖东来、新天地商超、万邦市场以及一些食品加工厂。围绕鲜食玉米、高叶酸玉米、绿色种植技术和玉米及副产物产品开发,新乡县生产了玉米脆零食、玉米果汁、高叶酸玉米冲剂、玉米须茶等产品,在线上销售火热。

【“中国第一麦”生长在延津】
地处黄河要津的延津县全境都是平原,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加之独特“蒙金土壤”,使得小麦生长分蘖期和孕穗期长且灌浆速度快。

目前,延津县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100万亩,延津也因此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以及全国唯一的“中国优质小麦产业化示范县”。在全国,已形成中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新乡,新乡小麦看延津的初步共识和良好印象。

延津县拥有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超50万亩,有45万亩的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5万亩优质酵母种子繁育基地,还与贵州茅台集团共建了2万亩有机小麦基地。

小麦、面粉、挂面……如今,围绕小麦加工的延津企业多了起来,全县小麦面粉业年加工小麦70万吨,小麦专用粉产品40多个,年产高档挂面40万吨,年产速冻食品25万吨。

【“中国第一米”生长在原阳】
万里黄河长,好米看原阳!原阳位于北纬34度黄金米源带,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狭长的黄河盐碱洼地,赋予了“黄金晴”大米高蛋白质、高氨基酸、低脂肪、弱碱性等4大特性。其蛋白质、淀粉以及铜、铁、钙等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国际有名的泰国大米,铁的含量高出日本天价大米“一见钟情”近5倍。
原阳大米种植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1968年,原阳县在原武镇试种水稻成功,“引来黄河水,碱区稻花香”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经过5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原阳稻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誉为“中国第一米”。

黄河湾里的稻米,色泽晶莹剔透、口感软筋香甜、富含钙镁锌硒、营养丰富均衡,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为了提升原阳稻米综合效益,2015年起,原阳推动稻鳅共养、稻蟹共养、稻鸭共养等一地多用的生态种养殖模式。稻鱼生态种养,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了水稻、鱼虾、螃蟹、田螺等和谐共生,也实现了有机水稻的蓬勃发展。(图片由相关县市宣传部门提供)
来源:顶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