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跌得“血流成河”,又来2个消息,2024年8月13日玉米价格行情
导读
介绍了山东滨州金汇玉米收购价格的情况,新玉米价格1.15元的出现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分析了玉米种植面积、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以及种子科技对单产水平提升的影响,同时还介绍了企业选择降价的原因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引发了人们对于粮食市场的猜想和关注。
山东滨州金汇玉米打响新季玉米收购价格“第一枪”,新玉米价格1.15元
进入九月,秋意渐浓,也是东方大国玉米上市的时节,而山东滨州金汇的出现,很有可能会掀起今年的新一轮粮食价格波澜。
与此前预测的新玉米价格2元甚至3元相比,1.15元的收购价格,恐怕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此前,有喊减产的声音,声称今年玉米单产受不良天气影响将大幅下降,进而推高玉米价格。
但这一次,面对实际的收购价格,这些喊减产的人不妨闭上嘴巴,静下心来重新猜想种植和收购的问题。
而新玉米价格1.15元这一出乎意料的收购价格,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今年东方大国玉米的种植情况。
今年东方大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7.52亿亩,再创新高。
在这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占到了4.4亿亩,也是连续两年保持在4亿亩以上。
如此大面积的种植,不免让很多人忧心今年会不会成为库存年。

毕竟之前曾经有过“四连降”的玉米库存量数据,而今年如此大面积的种植,库存再度增加势在必行。
对于市场来说,库存增加意味着价格下跌,但如果一味依靠库存“垄断”来控制价格,那么在新一轮的粮食价格波动中,就很容易受到“反噬”。
所以今年东方大国玉米库存量的走势,还需要后续时间的考验和数据的佐证。
除了大面积的种植外,今年天气对于农作物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虽然种植面积增加了,但在干旱等不良天气影响下,今年东方大国玉米单产和总产量究竟会如何发展呢?
其实这也是很多人忧心的原因所在。
但随着种子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单产水平也在不断地被提升。
2019年,全国单产首次突破700公斤/亩大关,达到700.5公斤/亩。
到了2020年,全国单产水平又实现了“双百”跨越。
全国平均单产不仅再度实现“百斤”增长,达到708.3公斤/亩,而且首次突破了700公斤/亩的传统界限。
而如今东方大国种子科技水平和农业生产方式不断升级,其提升单产水平的能力也是日益强大。
可以说种子科技水平对于单产水平提升的影响是巨大的,并且还会继续增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单产水平在不断地提升,但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今年全国玉米单产有明显下降的迹象。
可以说目前喊减产的声音多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干扰和炒作。
可能是“丰收年”,那为何山东滨州金汇会选择1.15元的新玉米收购价格呢?
其实这背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去年以来国内粮价上涨太快、粮食储备量下降导致库存紧张等因素造成企业对于市场未来预期信心不足
为了降低企业储备风险提高经营效益
企业需要通过提高现有粮价和更加灵活合理的价格调整方式来吸引粮源
这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掌握粮食市场供应主动权,缓解粮食市场压力
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保障企业利益
之前就曾经出现过粮食涨价后企业大幅提高收购价格吸引粮源
这些被吸引过来的粮源却被一些企业放入仓库进行免费存储甚至赔钱处理
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止损处理就会形成企业存储压力从而影响后续经营
但这一手招数似乎并未奏效
金汇新出的1.15元价格虽然也让很多人眼前一亮
但当地仓储企业却普遍反映表示:收购预期并未出现明显好转
这无疑给金汇这一出手就以“丰收年”为名宣布1.15元收购价之举泼了一盆冷水
恒仁工贸生产加工为何突然降价回到6月3日价格?

金汇虽然曾宣布新出价格 但并未出现明显好转预期 金汇新出1.15元价格虽然让人眼前一亮 但当地仓储企业却普遍反映:收购预期并未出现明显好转 这无疑给金汇这一出手就以“丰收年”为名宣布1.15元收购价之举泼了一盆冷水
之前就曾经出现过粮食涨价后企业大幅提高收购价格吸引粮源 这些被吸引过来的粮源却被一些企业放入仓库进行免费存储甚至赔钱处理 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止损处理就会形成企业存储压力从而影响后续经营 但这一手招数似乎并未奏效 恒仁工贸生产加工曾以8月30日每吨1000元新出价格 吸引了不少目光 但没多久又传出此前7月份每吨810元定价为基础 以新定每吨990元收购价格 突然降价回到6月3日每吨920元 为何恒仁工贸生产加工会如此做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是同样来自于当前市场供需关系和库存压力所带来的情绪波动 进入9月新季上市 本应该给市场带来新鲜血液 注入强心剂 却因多方面原因而导致波动情绪不断放大 在此情况下 玉米作为东方大国主要粮食作物 无论是数量还是关注度 都承担着过重任务 任何消息都会被放大 任何波动都可能被误读 而这种连锁反应对于整个市场而言无疑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打击

第二则来自于东方大国农产品市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 近期来 东方大国农产品市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玉米作为东方大国主要粮食作物 其走势更是牵动着整个农产品市场 换言之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 玉米很难再保持其原本作为主要农产品作物应有的价值 金汇虽然曾宣布新出价格 但并未出现明显好转预期 金汇新出1.15元价格虽然让人眼前一亮 但当地仓储企业却普遍反映表示:收购预期并未出现明显好转 这无疑给金汇这一出手就以“丰收年”为名宣布1.15元收购价之举泼了一盆冷水
之前就曾经出现过粮食涨价后企业大幅提高收购价格吸引粮源 这些被吸引过来的粮源却被一些企业放入仓库进行免费存储甚至赔钱处理 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止损处理就会形成企业存储压力从而影响后续经营 但这一手招数似乎并未奏效 恒仁工贸生产加工曾以8月30日每吨1000元新出价格 吸引了不少目光 但没多久又传出此前7月份每吨810元定价为基础 以新定每吨990元收购价格 突然降价回到6月3日每吨920元 为何恒仁工贸生产加工会如此做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是同样来自于当前市场供需关系和库存压力所带来的情绪波动 进入9月新季上市 本应该给市场带来新鲜血液 注入强心剂 却因多方面原因而导致波动情绪不断放大 在此情况下 玉米作为东方大国主要粮食作物 无论是数量还是关注度 都承担着过重任务 任何消息都会被放大 任何波动都可能被误读 而这种连锁反应对于整个市场而言无疑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打击
第二则来自于东方大国农产品市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 近期来 东方大国农产品市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玉米作为东方大国主要粮食作物 其走势更是牵动着整个农产品市场 换言之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 玉米很难再保持其原本作为主要农产品作物应有的价值
恒仁工贸生产加工何必非要做“丰收年”的托辞呢?
今年无论是天气还是种子科技上都没有明显降低东方大国玉米总产量的迹象 季节性供需关系导致供应增加压力也将持续至少一个月 时间和趋势都摆在眼前 去年以来东方大国粮价上涨太快、粮食储备量下降导致库存紧张等因素 让今年进口玉米和部分国产玉米必须在9月10日前全部出库 而进口环节就如同打开了一个安装了弹簧地板板的大门 没有资金预算 不要随意进入 面对着如此复杂甚至脆弱不堪的形势 恒仁工贸生产加工凭什么执意将自己推向舆论风口浪尖?

其实很多人都清楚 只要公司本身真心实意从事农产品生产 错抓一个良好时间节点进行合理定价 并非难事 即便面对如今供应压力增加 市场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 下进行合理定价吸引粮源 出售价格再适时调整也未尝不可 不知恒仁工贸生产加工之所以选择这样急功近利 进行层层降价是否想让外界对公司经营能力打上问号呢?
山东等地企业何以选择频繁落价?
其实山东等地也都在频繁落价 中储粮停止拍卖传闻不实 继续拍卖国产和进口玉米 市场悲观情绪下 企业落价频繁 贸易商免费存粮赔钱 我们从山东地区选取三家进行抽样调查 发现即便处于同一个地区 落价力度和频率都存在较大差异 恒通物流是一家专门从事货运和仓储服务公司 近年来 因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智慧仓储平台 大力发展集装箱铁路运输业务 获得全行业关注 平台显示 当地多家企业频繁落价 涉及涉及几十个品牌 多个品类 最高跌幅超过百分之二十 这些情况是否也让你们感到震惊和恐慌呢?那么真相又是怎样呢?
事实上 恒通物流只是一个缩影 在目前情况下 多家在当地集中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甚至直接负责当地储运服务工作 单靠调整现有物流成本已经难以维持公司正常运营了 面对连续暴跌的谷物行情 很多公司可谓苦不堪言 没想到 还没等谷物真正上市 就已然被强迫调低收购价格 其背后原因同样可见一斑 那就是近年来 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从何时起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
谷物暴跌始于8月20日 国内谷物开始调整 并迅速传导到国际谷物市场 随即开始了连锁反应 随着时间推移 受害者范围也愈发扩大 哪怕已经充分做好准备 处于较优位置 杠杆比例相对较小 在冲击中躲过暴跌创伤 而真正跌倒成为最惨烈牺牲品 的却远远不止粮商 就连原本安稳养老保值增值目标中老百姓也未能幸免 当然 其背后深层次原因之一 就是供需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结语
这篇真是太有料了!从新玉米价格的出现到企业选择降价的原因,再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一系列问题都在这里一一揭晓。不得不说,粮食市场的变化确实让人捉摸不透,希望各方能够理性应对,共同促进粮食市场的健康发展。你对于粮食市场的看法是什么?快来留言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