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八大类别,其中一种原产中国,最后一种99%的人都没有见过!

玉米,学名玉蜀黍,很早以前就是南美洲土著的主要粮食作物。当地流传着很多关于玉米的故事,还在地下发掘出远古玉米的籽粒,以及大量用黄金、玉石、陶土和玉米穗做成的玉米神像。

玉米在中国的传播

1.1511年(明正德六年),安徽《颍州志》就有关于“珍珠秫”的记载。

有人认为,“珍珠秫”就是玉米,并估计是通过第三条途径即从海路传入安徽的。安徽虽地处内地,但有一批徽商活跃于海上。明代有一位著名的“海盗”(海商)头领王汪直就是安徽人(徽州歙县人),自号“徽王”。“十五世纪中叶的汪直集团,开始以经营海外贸易致富不资,后来以浙江沥港和日本平户为根据地,另称徽王,部将数十,连舰数百,拥众数万,不徒称雄中国沿海,无汪直旗号的船只不敢在海上航行,而且日本九州沿海二十六岛之夷,皆其指使。”

2.玉米由东南沿海传入,逐渐向内陆传播。

3.19世纪末,玉米基本上已经传遍中国的全部适宜种植区,成为五谷“稻、黍、稷、麦、菽”之外的“第六谷”。

玉米的八大类别

根据玉米子粒有无稃壳、子粒形状及胚乳性质,可将玉米分成八大类别。

1.硬粒型玉米:硬粒型玉米也称燧石型。籽粒多为方圆形,顶部及四周胚乳都是角质,仅中心近胚部分为粉质,故外表半透明有光泽、坚硬饱满。粒色多为黄色,间或有由、红、紫等色。 籽粒品质好,是中国长期以来栽培较多的类型,主要作食、粮用。

硬粒型玉米

2.马齿型玉米:籽粒扁平呈长方形,由于粉质的顶部比两侧角质干燥得快,所以顶部的中间下凹,形似马齿,故名。籽粒表皮皱纹粗糙不透明,多为黄、白色,少数呈紫或红色、食用品质较差。它是世界上及中国栽培最多的一种类型,适宜制造淀粉和酒精或作饲料。

马齿型玉米

3.粉质型玉米:颗粒较软,呈马齿形,淀粉含量较胶质玉米高,粉质胚乳细胞大,淀粉粒多为圆形,直链淀粉比重高,蛋白质含量较低,与淀粉粒结合不紧密,结构疏松,呈不透明状;一般东北烘干玉米大部分是粉质玉米,较易粉碎,切开或咬开断面呈白粉状,对畜类利用率效果明显,乳猪料宜选择粉质玉米,易糊化,适口性较好。

粉质型玉米

4.爆裂型玉米:果穗和子实均较小,子粒几乎全为角质淀粉质地坚硬。粒色白、黄、紫或有红色斑纹。有麦粒型和珍珠型两种。子粒含水量适当时加热,能爆裂成大于原体积几十倍的爆米花。子粒主要用作爆制膨化食品。

5.糯质型玉米:也称蜡质玉米。糯玉米起源于中国。玉米被引入中国后,在西南地区种植的硬质玉米发生突变,经人工选择而逐渐出现了糯质类型。从学名 Zea mays L.sinensis Kulesh看,即有“中国种”之意。

糯质型玉米

6.甜质型玉米: 又称蔬菜玉米,禾本科,玉米属。甜玉米是欧美、韩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主要蔬菜之一。因其具有丰富的营养、甜、鲜、脆、嫩的特色而深受各阶层消费者青睐。超甜玉米由于含糖量高、适宜采收期长而得到广泛种植。

7.甜粉型玉米:含糖量很高,上半部为角质胚乳,下半部为粉质胚乳,我国很少种植。

8.有稃型玉米籽粒为较长的稃壳所包被,故 名有稃型。稃壳顶端有时有芒,有较强的自花 不孕性,雄花序发达,籽粒坚硬,脱粒不便,没有载培价值。

有稃型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