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带你了解青贮玉米》

指导《全国农技中心:台风后秋粮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意见》《夯实秋粮丰产丰收基础!这份“一喷多促”技术意见请查收→》

请点击关注 杨理健微语农业 2024年08月05日 22:01 山东 听全文反馈

  • 标题有误导性

《全国农技中心:台风后秋粮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意见》(来源:河北省植保协会)


全国农技中心

关于印发《台风后秋粮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农技植保〔2024〕69号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植检、农技)站(中心):

受台风“格美”影响,水稻“两迁”害虫、玉米南方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随暴风雨迁飞扩散和流行危害风险较大。为做好台风暴雨过后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秋粮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我中心组织制定了《台风后秋粮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意见》,现印发你们,供参考。

全国农技中心

2024年8月2日



台风后秋粮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意见

当前各类秋粮作物处于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中稻多处于分蘖盛期至拔节孕穗期,晚稻处于移栽至分蘖初期,黄淮海夏玉米多处于大喇叭口期,东北春玉米多处于抽雄吐丝期,马铃薯基本处于开花至块茎膨大期。

受台风“格美”过境、强降雨、局部雷暴大风等因素影响,大风、适温、高湿气象条件十分有利于水稻“两迁”害虫、玉米南方锈病等重大病虫害远距离迁飞和暴发流行,对秋粮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做好台风后秋粮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减轻危害损失,特制定指导意见如下。

一、防控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保功能叶、促灌浆、保产量为目标,抓住关键窗口期,针对性施用杀虫剂、杀菌剂和植调剂,结合一喷多促,开展病虫害防治,提高秋粮作物抗病虫性及抗逆能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的目标。

二、防控要点

(一)玉米叶部病害。

台风暴雨过后,田间湿度过大,玉米南方锈病、大小斑病、灰斑病、北方炭疽病在局部地区成灾风险高,要及时排水除渍。

选用吡唑醚菌酯、唑醚·氟环唑、醚菌·氟环唑、唑醚·戊唑醇、丙环·嘧菌酯、氯氟醚·吡唑酯、肟菌·戊唑醇等药剂,按照标签推荐使用剂量叶面喷雾防治,视发病严重度、气候因素,隔7—10天再次施药防治,根据株高和种植密度调整液量,确保整株叶面均匀喷雾。

施药时可添加氨基寡糖素等免疫诱抗剂或芸苔素内酯、二氢卟吩铁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玉米植株恢复生长,提高抗逆、抗病能力。

(二)水稻重大病虫害。

台风暴雨可能导致水稻叶片遭受损伤,有利于病害侵染流行,水稻“两迁”害虫可随降雨大量迁入,导致田间虫量突增,要及时开展施药预防或控制。

针对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细菌性基腐病等细菌性病害,及时喷施噻唑锌或噻霉酮等药剂进行预防。

针对稻瘟病、纹枯病,可选用三环唑、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申嗪霉素、多抗霉素,以及井冈霉素A、井冈·蜡芽菌、咪铜·氟环唑、多抗霉素等药剂进行防治。

针对稻飞虱,当田间虫量达到分蘖至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的防治指标时,要抢晴喷施杀虫剂防治,药剂可选用三氟苯嘧啶、氟啶虫胺腈、烯啶·吡蚜酮、金龟子绿僵菌等药剂。

针对稻纵卷叶螟,当田间虫量达到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的的防治指标时,可选用乙基多杀菌素、多杀菌素、茚虫威、四唑虫酰胺、苏云金杆菌等药剂进行防治。

施药防治时,可以结合喷施赤·吲乙·芸苔、芸苔素内酯、冠菌素、噻苯隆、二氢卟吩铁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水稻抗逆性。

(三)马铃薯晚疫病。

开花期马铃薯,可喷施苦参碱、代森锰锌、氟啶胺或氰霜唑等保护性药剂进行预防。如出现中心病株,可喷施丁子香酚、烯酰吗啉或氟菌·霜霉威等内吸性治疗剂,防止病害蔓延扩展。

块茎形成期马铃薯,选用代森锰锌、氟啶胺、氰霜唑等保护性杀菌剂进行全田喷雾。喷药后遇雨应及时补喷。

块茎膨大期马铃薯,选择内吸治疗剂和保护剂同时使用,防治药剂可选用氟噻唑吡乙酮、丁子香酚、氟菌·霜霉威、霜脲·嘧菌酯、嘧菌酯、唑醚·氰霜唑、烯酰·锰锌等药剂。

三、注意事项

(一)选择高效药械。

根据作物种类和面积及病虫害防控要求合理选用施药器械。选用植保无人机等航空植保器械喷洒作业,作业时环境风速应小于三级,亩喷液量1.5—3升,并在药液中添加植物油类、有机硅类和高分子聚合物类的沉降剂、抗蒸发剂等适宜飞防的助剂,防治作物茎基部病虫害时应结合实际适当降低飞行高度,确保防治效果。

(二)注意科学用药。

要根据当地的病害发生种类和严重度,科学选用对路药剂,在水稻二化螟等对双酰胺类农药产生抗药性的地区,要合理轮换用药。在多种药剂混用时,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对农药酸碱性和混用要求,避免相互作用影响药效。使用三唑类药剂时,避免和渗透性强的杀虫剂、叶面肥等一起使用,不要在雨前施药。

(三)注意施药安全。

当前正值暑期,高温高湿天气田间施药容易发生中暑和中毒事故,施药作业时间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段,选择在上午9点前或下午4点后进行,遇风力大于3级以上或下雨天气,应停止施药。作业人员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避开喷雾下风位,严禁在施药区穿行,作业时禁止吸烟及饮食。

来源:全国农技推广网




《夯实秋粮丰产丰收基础!这份“一喷多促”技术意见请查收→》(来源:石家庄农业农村)

当前,主产区玉米陆续进入开花乳熟期,中稻处于孕穗抽穗期,大豆即将进入开花结荚期,是产量形成关键期,也是“一喷多促”窗口期,但夺取秋粮丰收还面临洪涝、高温、干旱、冷害和病虫等灾害威胁。在秋粮生育中后期,将叶面肥、调节剂、抗逆剂、杀虫杀菌剂等混合喷施,一次作业可以实现促生长发育、促灌浆成熟、促灾后恢复、促产量提高等多重效应,是秋粮中后期有灾防灾、无灾增产的关键措施。坚持“分类施策、优选肥药、精准喷施、确保安全”的原则,推进实施“一喷多促”,全力夯实秋粮丰产丰收基础。


因地制宜 分类施策


东北地区春玉米处于开花乳熟期、春大豆处于开花结荚期,中稻处于孕穗抽穗期,要重点关注渍涝、低温冷害、早霜等灾害威胁,以及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大斑病,大豆菌核病、食心虫,水稻稻瘟病、纹枯病、鞘腐病、稻曲病、二化螟、稻蝽象甲等病虫害。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即将进入抽雄开花期、夏大豆进入开花结荚期,要重点关注北部渍涝和南部高温,以及玉米南方锈病、褐斑病、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大豆霜霉病、豆荚螟等病虫害。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稻处于孕穗抽穗期,要重点关注高温、干旱、洪涝、寒露风等自然灾害,以及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西北地区春玉米多处于抽雄开花期、春大豆处于结荚鼓粒期、夏大豆处于开花结荚期,要重点关注干旱和早霜,以及双斑长跗萤叶甲、叶螨,大豆食心虫、豆荚螟、霜霉病等病虫害。要根据各地玉米大豆生育进程、病虫害和自然灾害,因地因苗因时因灾综合实施“一喷多促”。

优选肥药 科学搭配


应对自然灾害,高温干旱地区可喷施磷酸二氢钾、中微量元素水溶肥和抗旱抗逆制剂,渍涝地块及时排水后可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早霜威胁大的地区可喷施磷钾肥或液体膜。玉米生长调节剂可选用三十烷醇、噻苯隆、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等,大豆生长调节剂主要选择三十烷醇、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等。大豆生长调节剂主要选择芸苔素内酯、噻苯隆、赤·吲乙·芸苔、14-羟芸·噻苯隆、调环酸钙等。应对病虫害,玉米杀菌剂可选用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戊唑醇、醚菌酯·氟环唑等,杀虫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大豆杀菌剂可选用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氟环唑、苯甲·丙环唑等,杀虫剂主要选择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维·毒死蜱等。水稻杀菌剂可选用三环唑、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噻呋酰胺、嘧菌酯、肟菌·戊唑醇等,杀虫剂主要选择三氟苯嘧啶、四氯虫酰胺、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等。

适时喷施 精准用量


时间上,作业时风力应在三级以内、温度不超过30℃,一般选择在无雨天的上午9时前、下午4时后进行,避开正午高温时段;如喷后24小时内遇中到大雨,要及时补喷;可因地制宜选择无人机夜间作业。用量上,采用无人机作业时,每亩喷液量1.5升以上,并在药液中添加适量的喷雾助剂,提高雾滴沉降、抗飘移、抗蒸发等性能。采用高地隙喷杆喷雾机、车载式担架机进行喷雾作业时,亩喷液量要达到30升以上。

统一作业 确保安全


作业前依照有关法规提前公告,作业时设立警示牌防止人畜中毒和伤亡事故发生。优先选择无人机统一喷防作业,飞行速度控制在3—5米/秒,飞行高度要根据无人机载重量进行调整,载重30升以下无人机飞行高度距作物冠层2—3米,载重30升以上无人机飞行高度距作物冠层3.5—4.5米,防止作业时吹断茎秆;无人机起降作业时,应远离障碍物和人员,作业人员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避开喷雾下风位,严禁在施药区穿行,作业时禁止吸烟及饮食。对不适用于无人机作业的田块,可因地制宜采用高地隙喷杆喷雾机、车载式担架机等进行喷雾作业。喷施作业前,综合评估潜在风险,防止喷雾雾滴飘移造成非靶标生物毒害和周边作物药害。大规模施药前须开展小范围试验。


来源:中国农网、全国农技推广

杨理健微语农业农药植保、质量安全、乡村振兴、记者报道53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阅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