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红蜘蛛发生趋势预报及防治建议

玉米红蜘蛛属于我省“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可危害玉米、高粱、大豆等多种作物,严重发生时叶片完全干枯,影响光合作用。7月4日,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中心根据玉米红蜘蛛当前田间发生情况,结合省气候中心 7 月份天气预报及我省玉米长势等因素综合分析,发布了玉米红蜘蛛发生趋势预报及防治建议。
一、发生趋势
预计玉米红蜘蛛在春玉米主产区整体中等发生,大同、朔州、忻州、晋中、太原等前期虫口密度较高、降水偏少的地区局部偏重发生,全省发生面积 450 万亩,防治适期在 7月中旬到 7 月下旬,个别发生早、密度高的田块可提前进行防治。
二、预报依据
1、当前虫情 受 6 月份降水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阶段性干旱气候的影响,大同、朔州、晋中、忻州等地春玉米田红蜘蛛上升势头明显,发生期较往年偏早 7~10 天,全省发生面积 74 万亩,平均百株螨量 500~1000 头,朔州、大同、晋中部分地区百株高达 20000 头,程度重于上年同期,接近于偏重发生的 2021 年同期,目前主要集中在 4~6 片叶为害,
个别密度高的田块上升至 10 片叶为害。
2、气象条件 据省气候中心预测,7 月份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 27mm,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东北部、晋城市东南部和运城市降水偏少 1~2 成,其余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 2 成以上;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 0.5~1℃,运城市局部地区气温偏高 2℃以上。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有利于红蜘蛛的扩散蔓延。
三、防治建议
各地应加强田间普查,增加调查频次,扩大普查范围。对于达标田块可选用唑螨酯、阿维菌素、联苯菊酯、哒螨灵、噻螨酮等喷雾或合理混配喷施。喷药时间应在上午 9 时之前,下午 5 时之后。
信息来源: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