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期货这波反弹能够持续多久?

本报特约分析师齐驰名

本周,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夏玉米大多处于拔节吐丝期,部分进入开花、抽雄期。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辽宁等地春玉米处于吐丝期、开花期,部分进入乳熟期;四川、云南、广西、甘肃等地进入乳熟期;新疆玉米进入乳熟期,部分进入成熟期。从当前气象条件看,今年东北气象条件与2019年相似,低洼渍涝地区玉米或出现一定减产,未受灾地区增产明显,东北地区整体仍将增产。

玉米期货价格低位反弹

8月21日,黑龙江西部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2230~2260元/吨(折标准水分,下同),吉林2240~2280元/吨,辽宁2250~2280元/吨,周环比下降10~20元/吨,月环比下降60~120元/吨。山东潍坊深加工企业玉米(国标二等,下同)挂牌收购价2340~2360元/吨、滨州2340~2360元/吨,河北石家庄2250~2270元/吨、邢台2260~2280元/吨,河南鹤壁2250~2270元/吨、周口2280~2300元/吨,周环比上涨20~40元/吨,月环比下跌40~100元/吨。

本周玉米期货价格从低位反弹上行,8月21日DCE玉米主力期货合约报收2303元/吨,本周累计上涨49元/吨,涨幅2.2%。从现货价格看,由于国内玉米市场从过去多年的产不足需转为阶段性供给充裕,市场预期仍旧悲观,市场价格下行趋势并未扭转,东北地区余粮能够满足本地加工需求,玉米价格继续下跌,延续7月份以来的走低趋势。8月份以来,华北深加工企业价格连续下降,本周价格出现一定超跌反弹,同时,降雨偏多导致出货减缓、到车量下降,部分加工企业价格有所上调。

粮油市场报特约分析师认为,后市玉米价格反弹预计难以持续。一是距离新季玉米大量上市还有1个月左右,市场看跌氛围仍然浓厚。二是华北春玉米已开始上市,新陈玉米顺价接轨,市场供应增加,在看跌预期中,企业多倾向于少存粮或不存粮,市场短期供应增加、需求减少,给现货价格带来持续下跌压力。三是国际玉米价格仍处低位,通过贸易、预期等渠道传导至国内,带来持续利空影响。

玉米淀粉市场供应宽松

8月21日,国内玉米淀粉价格跟随玉米呈现分化走势。东北地区玉米淀粉出厂价2800~2980元/吨,周环比下降10~20元/吨;河北、山东出厂价2950~2990元/吨,上涨10~20元/吨;上海、广东销售价3080~3120元/吨,下降10~20元/吨。据深加工企业反映,近期饮料消费带动果糖需求好转,淀粉消耗有所增加,但下游其他行业需求尚未完全恢复。部分检修企业陆续恢复生产,市场供应增加,玉米淀粉价格继续偏弱运行。粮油市场报特约分析师分析,本周玉米价格出现分化走势,带动淀粉价格小幅波动,但未改变淀粉价格偏弱运行趋势。

本周,玉米蛋白粉出厂价3900~4100元/吨,周环比下降100~300元/吨;玉米纤维出厂价600~920元/吨,下降20~70元/吨;玉米胚芽粕出厂价1200~1440元/吨,下降50~70元/吨。加工企业反映,由于豆粕价格连续4个月走低,带动蛋白粉价格连续下跌,市场继续看空后市。玉米纤维、胚芽粕市场依旧购销清淡,下游企业继续维持随采随用节奏,补库谨慎,虽然生猪及禽料有所盈利,但饲料原料需求并无提振,反刍及水产饲料仍以亏损为主,短期淀粉副产品供应压力较大,预计价格继续偏弱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