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玉米红蜘蛛扩散前防治 减轻后期防治压力
近年来,玉米红蜘蛛在我市制种玉米上普遍发生,呈现前期扩散速度慢、危害轻,后期虫量增长快,危害重的特点。据市植保植检站在各监测点系统观测, 3月下旬起玉米红蜘蛛开始在地埂冰草上活动, 5月12-13日调查结果显示,各监测点平均虫叶率6.0%,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平均百叶虫量6.8头,较去年同期低2头。其中沙井镇沙井村、碱滩镇二坝村、甘浚镇速展村、小满镇古浪村、党寨镇汪家堡村五个监测点地埂杂草上红蜘蛛虫叶率分别为12.0%、4.0%、4.0%、6.0%、4.0%,百叶虫量分别为12头、4头、6头、8头、4头。除小满镇古浪村和党寨镇汪家堡村监测点玉米田未发现红蜘蛛活动外,其它各监测点玉米田靠近地埂边玉米植株上红蜘蛛已开始活动,但虫量较少,处于扩散初期。
从调查结果看,由于冬春气温连年偏高,玉米红蜘蛛越冬成活率高,发生基数较大。随着气温的回升,玉米红蜘蛛活动范围将不断扩大。据气象部门预报,春末夏初(5~6月)降水略偏少,气温略偏高,无区域性春末夏初旱,但有干旱少雨时段,有利于越冬害虫的繁殖和扩散蔓延;夏季(6~8月)降水正常略少,气温偏高,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伏期有干旱,有利于玉米红蜘蛛的后期数量增长,造成局部危害加重。根据气候特点和玉米红蜘蛛发生规律,预计2021年全市玉米红蜘蛛中度偏重发生,部分村社、个别品种将严重发生,如果防治不力,将会造成较大损失。
防治建议:
1.准确掌握虫情,争取政府支持。各县(区)植保部门要认真开展定点监测和大面积普查,准确掌握发生区域、受害面积和为害程度,及时发布中短期趋势预报。同时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情况,争取政府支持,确保不因病虫为害造成农业的重大损失。
2.积极宣传发动,狠抓早期控制。各县(区)植保部门要加强科技宣传和组织引导,通过召开统防统治现场会、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大力宣传引导,增强企业和农户预防意识,全面落实扩散前的防治措施,降低转移扩散基数,减轻后期防治压力。
3.科学合理施药,确保防治效果。做好扩散前的统防统治是防治玉米红蜘蛛的重要环节,具有省工、省药、防效好的优点,因此,建议各制种企业,以村(制种组合、品种)为单位组织开展统防统治,近期重点在地埂杂草和田块四周一米左右的区域喷药封锁,防止向田间转移,避免因一家一户施药而造成漏防,影响防治效果。可选用5%唑螨酯悬浮剂、30%乙唑螨腈悬浮剂、240克/升螺螨酯悬浮剂等药剂轮换使用。
来源:张掖市植保植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