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咬不动的糯玉米棒变成美味早餐
五月的天,亮得早。清晨的风从窗户吹动纱帘,月季花的香气,也从室外挤了进来,溢满房间。

布谷鸟“布一谷,布一谷”的叫声在长空滑过,清脆的声音,像只无形的手,拉起我的眼皮,我看到,初升的太阳光,已洒满卧室。

图片来自网络
起床,发现满屋静悄悄的,孩子在远方求学,孩子爸上班去了。
昨天周末,我们放肆了一把, 抱着部中意的电视剧追了七八集, 弄得精疲力尽。
关上电视, 彼此对视, 突然感觉, 沉浸剧情之中,枉自悲喜欢乐, 替故人担忧,最终,还是要回归自己的生活圈子,面对自己的事情。
最后达成统一意见:电视这东西不能开,电视剧不能碰,尤其是好电视剧,在编导人员的精妙剪辑,巧设悬念的手段之下,我们会迷失自我,最终是傻坐半晌,光阴流逝,而手头,还有许多事情静待处理。临睡,他说,早上不叫你起来,睡饱。

洗漱完毕后,肚子有些饿。
掀开灶台上的小锅,笼屉上放着半截玉米棒。黄亮黄亮的籽粒密密排布,这是东北黑土地上的糯玉米,前几天刚从代理商手中买的。昨天蒸了两穗,发现有些老,咬到嘴里,偏硬,所以没吃完,它打破我们不吃隔夜饭的理念,留在我的厨房。

本来想扔了去,只是有个传说在脑海里根深蒂固:传说华北平原盛产的小麦,原本是一株九穗,到收获季节,处处丰收、粮仓满溢,可是人们不知珍惜,随意糟践,麦粒被用来铺路,蒸好的馒头被孩子当球踢,甚至有人用擀好的面皮擦屁股……最终惹怒了天帝,收回了八个麦穗,只留下一个麦穗,让世人勉强度日,此后,遇到旱涝灾年,那仅有一个麦穗的小麦,便收成锐减或者颗粒无收,饿死者比比皆是。

我从不舍得抛米洒面,害怕遭受天谴.
可是这玉米粒太硬,咬得我腮帮子累。
看看窗外,大街上小吃店人们进进出出。
我想,不如去吃早点吧,往那一坐,老板娘欢快的笑语就会飘过来,她会给我端上热腾腾的饭食,再聊上几句天气好坏,吃完早点,掏出手机一扫码,付过钱,说声“下次见”,便可以踱步离开,象位爷一般的待遇啊,不用洗碗,方便省事。可是,那得穿戴齐整才能下楼,穿着睡衣的爷出现在早点摊,多少不体面。

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我休息,不想穿那么齐整,可是,肚子饿。
再看着,那截老玉米,漂亮,我想起一个词,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我想到,一件事,如果接受不了,就试着改变它。对,让我来改变。

图片来自网络
拿出玉米捧子,我把它的籽粒,颗颗剥离下来,盘中霎时布满金珠,好看极了。
这些金珠子,我把它们塞进豆浆机里,我要把它们弄成糊糊。毕竟玉米是好东西嘛,要想办法得到它的营养。
拉开顶柜发现有几粒红枣,都干了,平日总安排不上吃,今天洗洗,除去枣核,也放进豆浆机里,据说红枣可以补血美颜,挺好。

既然补血,那气也得补啊,气血双补,效果才好。翻出朋友送的参须子,抽了两根,也放进豆浆机。
接下来,就是触动按钮,等待美餐。
等待的时间里,去阳台喂了喂我那绿色的小鹦鹉,浇了浇我种的花花草草,再拿起未读完的书,看一两个章节。

读书正酣,一股香甜的味道,从厨房弥漫了房间。很快,“滴一”地一声响,豆浆机告诉我可以享用美味了。
倒了满满一碗玉米糊糊,尝一口,甜,但是我没放糖,是枣和玉米粒自带的甜,这是多糖,胖不了人。喝一口糯糯滑滑的,我想,这样子,省得牙齿受累,是不是就可以多吃几年饭食,或许能延长寿命呢?

翻出半块面包,涂了果浆,一边吃,一吃喝。
肚子暖暖的,心里思量,这早餐,好。没有浪费家里的食材,玉米、红枣、参须都用上了;制作过程是心到手到,有创意,有趣味;还有就是省钱,出去吃到哪里都要花几个大子;最重要的是有营养,那个店里舍得给客人放参须子?还有就是能换来时间,在等待时,我喂鸟、浇花,读书,这样间作套种,很划算。

中国人讲究中庸,在吃饭的问题上,同样适用。老自己做饭, 太麻烦;老在外吃,有诸多不便。不如来个两结合。忙起来,在外吃,那叫凑和;空闲时,给自己在家做,那叫乐趣。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