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万象新,安龙干群携手忙春耕
安龙县按照全州“一防两不停”工作部署,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打造优质绿色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组织全县220名农业专家及广大干部深入春耕生产一线,狠抓全县23个500亩以上坝区粮食安全生产和优势特色产业建设,全力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产业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
雨水季节,万物复苏。在安龙县广袤的田野上机声隆隆,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政策宣传、讲解种植新技术,农民群众忙着耕地施肥、铺膜保墒等,处处展现一幅幅干群携手忙春耕的动人画面,春潮涌动万象新。

龙山镇丫科村茶农采茶
稳粮兴产业打好增收仗
“脱了贫更要好好加油干,今年要打个增收翻身仗!”2月19日,记者来到安龙县五福街道纳汪村六组韦利忠家时,一家4口人正忙着用三轮车装满农家粪肥,准备往备种的13亩生姜地里送,“今年争取收入10万元。”
往13亩生姜、5亩薏仁米、10亩西瓜和2亩水稻田地运送农家粪肥,成了韦利忠家春节后的春耕备耕“第一仗”。
拥有6口人家庭的韦利忠家,于2014年初被村里识别为贫困户,他心里不服。可是,他家只承包有5亩耕地,种2亩水稻、3亩玉米,一年喂2头肥猪,农闲“猫”在家,经济收入不如邻居,只好“甘拜下风”。
今年56岁的韦利忠,嫌往年增收步子慢。决定换脑筋种地的他,通过流转邻居土地25亩,加上自家的5亩承包地,打算种植13亩生姜、5亩薏仁米、10亩西瓜和2亩水稻,走稳粮食生产、稳经济收入“两稳”路子,成了村里乡亲谋求更幸福日子的“榜样户”。
今年1月初以来,随着春节临近,别人忙着备年货,而韦利忠家却忙着备5000斤生姜良种、100斤薏仁米、600克西瓜良种,翻犁、平整30亩田地……谋划“更幸福的日子”。
驻纳汪村第一书记黄维介绍,纳汪村今年主要发展烤烟3000亩、生姜2700亩,韦利忠等225户脱贫户都参与发展这些增收产业,而且每户脱贫户经营的产业面积均比上年增加。
这仅仅是安龙县广大农民朋友以春耕生产为契机,兴产业打好增收仗的一个缩影。
记者从安龙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安龙县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为主线,以“结合当前、立足长远、规划布局、持续推进”为目标,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原则,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推、群众参与”的方式,以优化产业结构为核心,以建设产业基地、扩大种养规模、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条为切入点,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做好春季动植物防疫工作,重点发展水稻、食用菌、中药材、烤烟、蔬菜、菌材林等产业,全力以赴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目标定,加油干。全县抓紧抓实抓细夏粮田间管理及入库和春耕生产,全县秋粮计划种植水稻9万亩、薏仁米12万亩、高粱4万亩、薯类1.1万亩、豆类及其它5万亩。眼下,全县夏粮种植小麦9万亩、马铃薯2万亩、夏杂粮2万亩、油菜6.5万亩,另一方面,该县着力发展壮大优势产业。今年计划新增中药材1.75万亩、蔬菜2万亩、茶叶0.5万亩、果园0.5万亩,种植烤烟4.47万亩。
有了目标得好好加油干。记者从安龙县乡村振兴指挥部了解到,眼下全县7613名干部下沉到144个村居(社区),帮助各自包保的村组及20899户脱贫户出思路、想办法,在春耕备耕中谋划发展增收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时,全县11个镇(街道)纷纷出动宣传车,制作宣传展板、宣传标语,开展春耕备耕宣传,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烟办等组织筹备好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和农机装备保障,确保全县春耕备耕生产顺利进行。全县11个镇(街道)将春耕生产指导性计划、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任务分解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到地块。
农业专家奔赴一线助春耕
“栽这种糯玉米的株距要有40公分,行距要有60公分……”在龙山镇老场坝居委会下纳赖大坝上,26名农民乡亲忙碌着移栽糯玉米,来自安龙县农业农村局具有副高级农业技术职称的农业技术专家张宜扬、韦登龙、朱玛3人,正给农民乡亲作移栽糯玉米技术指导,乡亲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这里是龙山镇下纳赖坝区200亩订单糯玉米种植示范点,亩产值预计有3000元左右。

农业专家到龙山镇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移栽糯玉米
在现场指导乡亲移栽糯玉米的龙山镇副镇长潘彬告诉记者,全镇今年计划实施1000亩“菜——稻——菜”示范田,分别在下纳赖、下坛、柿花坪、北乡、丫科5个坝区分别实施200亩,并先期投入项目资金10万元,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的运作模式,安龙金州蔬菜公司提供“万糯2000”糯玉米良种,并收购鲜玉米棒,“我们采取1个坝区1名农村技术专家、1名镇干部具体抓好落实,抓好组织群众搞好田土翻犁、良种及地膜的物资供应、技术指导等全方位服务,以示范带动全镇春耕生产。”
镇党委书记陈家松告诉记者,该镇今春计划发展香菇120万棒、林下黑木耳1000亩、西兰花等蔬菜1000亩、烤烟1000亩、生姜1500亩、辣椒2000亩、高粱3000亩、薏仁米8000亩、水稻2万亩,全镇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农业技术专家100多人,深入农业生产一线,组织群众翻犁田土、移栽蔬菜、采摘春茶等抓好农业生产,处处呈现出一派人勤春早的农忙景象。
记者从安龙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全县包括5名省级专家在内的220名农业技术专家,驻进全县144个村,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奏响了春天里最美乐章。他们共开展品种选择、田间管护、水肥管理、病害防治等技术要点培训2.41万人次。
安龙县要求农业技术专家围绕全县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高标准、高质量兴办示范样板点,11个镇(街道)分别创建500亩以上的粮食高产科技示范地、示范田。其中招堤、钱相、栖凤、普坪、龙山7个镇(街道)创建以水稻为主的科技示范田。海子、笃山、洒雨、万峰湖4个镇围绕水稻、高粱、薏仁米等创建科技示范地、示范田,同时,要求11个镇(街道)围绕高产高效经济作物创建不少于200亩的优势产业示范田、示范地,以示范带动农业生产,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
多措并举稳步推进农业生产
安龙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韦其波介绍,安龙县坚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发展”思路不动摇,多措并举稳步推进农业生产,抓好春耕备耕、田间管理、春防等重点工作。
在储备春耕农资方面,该县对春耕所需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等生产资料进行调剂供应。截至2021年2月20日,全县已储备杂交水稻种子67吨、常规水稻种子23吨、薏仁米种子30万公斤(含自留种),储备高粱、玉米等种子128吨,储备豆类、叶菜类等蔬菜种子0.1万公斤,储备莲藕种子10万公斤,储备食用菌类栽培种储备50万棒,储备化肥2.08万吨、农药40吨、农膜200吨,满足了春耕生产物资需要。
在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方面,该县结合春耕需求,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植保站、土肥站、种子站等部门,加强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农资执法监管,开展种子生产经营备案工作,加强种子生产经营备案指导检查,从源头上严防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不法农资流入市场,确保农民群众用上放心农资。截至2月20日,全县共出动执法人员65人次,检查农药市场15个(次)、种子市场6个(次)、兽药、饲料市场8个(次),检查规模种植场10个(次),规模养殖场6个(次),办理经营假农药案件1件,收缴罚没款3000元。
在加快推进农田建设方面,2020年省级下达安龙县灾毁农田修复面积1500亩,根据下达的建设面积结合灾毁实际情况,选择在安龙县招堤街道联合村实施。该项目已于2021年1月8日开工建设,目前新建河堤基础开挖已全部完成,预计3月底完成竣工验收工作。2021年州级下达安龙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1万亩,已落实项目区域面积3.1万亩。
在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方面,该县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坝区为重点,全力推进粮油作物和特色产业作物病虫鼠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全县已建立农作物病虫害固定监测点7个,开展病虫害调查18次,发布农作物病虫草鼠情报3期,指导完成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面积4.6万亩。
该县今年农业生产进度快、科技含量高。到2月20日,安龙县已完成田土翻犁2.73万亩,完成鲜食玉米种植面积1540亩,主要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贵州青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签订种植订单合同,实现订单生产;全县已完成早春蔬菜种植2.55万亩,采收蔬菜4.6万吨,产值1.7亿元;全县完成食用菌种植3569亩,产量1049吨,产值达1058万元。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促增收
“我们种了这季糯玉米收成后,正好赶上种薏仁米。”2月20日,在洒雨镇竜金村竜金组前地里,12名乡亲正忙移栽糯玉米,曾华周告诉记者。
曾华周家是村里粮食种植大户,常年种植薏仁米20亩。今年春节过后,他家率先种植20亩糯玉米,在村里引发了种植糯玉米热潮。

龙山镇纳赖村村民在黑木耳基地劳作
驻村第一书记杨庆文告诉记者,竜金村今春计划种植糯玉米500亩、种植薏仁米2550亩、考烟200亩、林下经济200亩。
这仅仅是安龙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一个缩影。
安龙在稳定粮食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一主三辅”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抢抓春耕农业发展时机,精准落实产业发展“八要素”,加快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洒雨镇免底村农民移栽辣椒苗
该县优势产业按照区域化、集约化和规模化要求向优势区域集聚,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宜粮则粮、宜特则特。
在稳定粮食生产方面,大力推进坝区粮食增产增效,因地制宜实施“水稻+”“高粱+”“薏仁米+”等套种模式,稳定水稻、高粱、薏仁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提升综合产出效益,着力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普坪镇秧地村农民在食用菌大棚采摘菌菇
在农业产业方面,建设以板磨、当朝、总科、红星、索汪、下坛6个坝区为核心,重点发展“优质稻+蔬菜”的示范基地8万亩,主要布局在招堤、栖凤、钱相、普坪、龙山5个镇(街道);建设薏仁米产业带6万亩,主要布局在钱相、普坪、洒雨、海子、笃山、龙山6个镇(街道);建设高粱产业带2万亩,主要布局在招堤、栖凤、钱相、普坪4个镇(街道);建设食用菌产业带1.6万亩,11个镇(街道)均涉及;建设中药材种植核心区2万亩,建设中药材产业带4万亩,主要布局在普坪、钱相、招堤、栖凤4个镇(街道);推进2万亩优质蔬菜基地建设,主要布局在栖凤、招堤、钱相3个街道。(文/图 黔西南日报特约记者 韦天晃 通讯员 陶溪)
来源: 黔西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