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种子坑农,造成损失超4000万元
巴彦淖尔市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制售20余吨伪劣玉米种子,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乌兰察布市索某某系列制售伪劣葵花种子,导致1600亩葵花出现空壳。
佳木斯同江市犯罪团伙制售仿冒玉米种子70余吨;扬州市宝应县徐某某将商品粮充作种子,销售金额合计24万余元;雅安市天全县吕某、李某某销售伪劣种子远销10多个城市。
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江苏、四川等地公布了多起典型涉农案件,公安机关对制售假劣农资犯罪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为农业生产春耕备耕创造良好生产秩序。
1.巴彦淖尔市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制售伪劣玉米种子案
2023年底巴彦淖尔市公安机关接到农牧、科技部门移交线索成功侦破了一起制售伪劣种子案,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查获假糯玉米种子20余吨,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向异地公安机关移交犯罪嫌疑人2名。经查,某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用无商标、标签的散装玉米种子冒充某知名商标的糯玉米种子进行销售,共计销售45160公斤种子。经鉴定,假冒种子发芽率不符合国家标准,为不合格产品,造成农业生产损失4000余万元。
2.乌兰察布市索某某系列制售伪劣葵花种子案
3.佳木斯同江市犯罪团伙制售仿冒玉米种子案
“警察同志,我通过微信买的种子是假的,30多万元全是血汗钱啊,这可咋办啊!”3月18日,佳木斯同江市公安局接到群众报警,称其购买的玉米种子经检验认定为假种子。民警经过缜密侦查,于3月21日展开抓捕工作,成功打掉一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犯罪团伙,捣毁生产加工假种子窝点1个,扣押成品仿冒玉米种子70余吨,涉案金额达300余万元。
4.扬州市宝应县徐某某制售伪劣种子案
5.雅安市天全县吕某、李某某销售伪劣种子
2023年初,贩卖散装稻种的吕某瞄准了仁义镇及周边大量农户种植所需要的稻种市场,以优惠助农、送货上门等“高端服务”为幌子,走街串巷售卖未经国家审定批准销售的稻种。短短几天时间,购买种子的农户就达80户,销售的稻种种植面积达210余亩。
然而村民满怀希望地种下种子几个月后,却发现部分水稻只长苗不挂穗,有的虽然挂了穗却不扬花。2023年秋收之际,本该收获20万余斤粮食的良田颗粒无收。
接到反映,天全县人民检察院赴仁义镇永兴村、石桥村、溪口村等7个村走访。在田间地头,检察官们了解到,吕某虽然与农户签订了赔付承诺书,但一直以各种借口拒不履行赔付承诺。
检察官还发现此案涉及相关监管部门履职不到位的情况,针对天全县农业农村局长达3个多月未对吕某作出行政处罚、怠于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的情况,今年1月,检察机关制发了检察建议,同时敦促吕某履行赔付承诺。在各方的努力下,吕某终于向80户农户兑现了赔付承诺。
天全县人民检察院将涉案稻种送至司法鉴定后发现,该稻种不符合国家标准,系伪劣种子。据吕某交代,该稻种是安徽某水稻研发中心的实验稻种,他是从乐山的一名种子经销商李某某处进的货。这批种子不仅在天全县仁义镇销售,还远销乐山、上海等10多个城市。
鉴于吕某的行为已涉嫌销售伪劣种子罪,检察机关督促农业农村部门及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2024年3月,天全县公安机关以涉嫌销售伪劣种子罪对吕某、李某某采取强制措施,一个横跨多省份的销售假稻种的团伙被捣毁。
来源丨新京报、新华网等
编辑丨农财君
KNOW M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