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富企】山河屯:挖掘宝藏美食 让更多佳肴摆上餐桌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自“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山河屯林业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河屯局)集结智慧、科学谋划、创新手段,借助林区森林资源独特优势,着力打造以“森林+农业+经济”为发展新模式的森林食品产业链条,深度发掘大山深处的宝藏美食,让大自然馈赠的美味佳肴走上百姓餐桌。



有机粮食绿色健康


山河屯局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森林经济,成立种养殖基地,全力加速推进林区企业经济转型。七峰山林场职工开拓新思路,从单一种植模式向多品种、多样化种植转变,成立了本然山庄,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顺应自然”为宗旨,尝试种植多种绿色无污染的、纯生态的经济作物,进一步推进了农业种植结构改革。


七峰山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本然山庄实行包产到户,大家采取自给自足的方式,种植水稻、玉米、大豆、小豆等粮食作物,不用农药化肥,完全实现了绿色健康有机的生态理念。



生态旅游向阳而生


坚持以生态为先,发展绿色产业,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山河苗圃花卉基地以产业发展为主,一棚多用,种植绿色蔬菜、园林花卉,有效提升基地的综合使用价值和经济生产价值。2022年初,山河苗圃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同时,组织干部职工种植“山河白”黄瓜、西红柿、辣椒等暖棚蔬菜,初期市场价最高可达20元每斤。


在旅游景区及亚雪旅游延线的铁山、凤凰山等林场以旅游为依托,建立产业园区、果树采摘园、蔬菜大棚、生态采摘园等,拓展旅游附加产品,发展旅游“后备箱”经济。


“看到这里有卖蘑菇、蜂蜜和农家小园蔬菜,没有化肥农药,健康经济实惠,我们买了一些带回去,让家人也尝尝。”南方游客张女士说,我们在这里不仅吃到纯天然的、绿色的健康食品,还能同时把山林里的美味佳肴带回家。



特色产业百花齐放


山河屯局山上各林场因地制宜,持续发力,提升打造一批精品特色产业,产业发展逐步走向多样化、多元化、规模化,纷纷建立的种养殖基地、成立的合作社优势各异、百花齐放。


建设林场干部职工发现刺嫩芽市场商机,进行了大面积种植,使其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在采摘季成批次销售,真正把山野菜变成了自家的“庭院蔬菜”。这些绿色山野菜不仅引人争相购买,也拓宽了林区职工群众致富创收的渠道。


长青林场借助地理资源优势,鼓励职工群众养殖蜜蜂,大家也都相互传授养蜂技术经验,带领身边人养蜂致富。“今年是小年,蜂蜜的产量达不到去年的高产量。但全场养蜂仍有800余箱,蜂蜜产量约在6000-7000公斤。”养蜂户说。


如今,长青林场养蜂人已经很好地掌握了养蜂技术,蜜蜂养殖产业已形成规模化,长青林场的养蜂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中。



山河屯林区林下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磨盘山、旭日等林场种植的北地药材和灵芝、大榛子等药食同源产品,逐步向市场化、经济化推进;曙光林场成立蓝靛果种植基地发展如火如荼;奋斗、胜利等林场的黑木耳、榛蘑、元蘑、林下椴树蜜百花蜜、鹿茸鹿膏、林下鸡鹅等森林宝藏美食,采取线上+线下双渠道进行销售,森林食品的知名度得到不断提升,林区职工群众致富渠道不断拓宽。



惠民经济效益凸显


为了让长征林场糯玉米碴加工基地的小碴子走向公众视野,长征林场领导班子创新销售思路,成立合作社、自创品牌,建立10000平方米的场区,购置蒸汽锅炉,每炉蒸玉米6600棒,出成品碴子1500斤,产出效益可观。2020年,借助黑龙江绿博会销售平台,通过商超、电商等方式宣传森林食品理念,销售森工林区绿色食品,进一步拓宽其覆盖面。


长征林场副场长李国明告诉记者,2021年,长征糯玉米碴加工基地共加工糯玉米碴子5万斤,市场价每斤5元,共收益约25万元。今年与周边林场村屯签订了1800亩的玉米收购合同,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进一步解决了职工粮食销售难的问题。



“今后,我们要在持续保护发展森林生态资源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大山深处森林食品,对当前林区经济市场前景好、具有发展潜力的森林宝藏美食进行培育种植、饲养加工、示范推广,将森林食品由野生向人工规模栽植转变,努力打造以绿色生态为主的山河屯林区森林食品品牌,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山河屯局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 | 山河屯林区

记者 | 曲立娇

责编|简驿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