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进行时#决战贫困 全力攻坚——忻城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来源:来宾日报数字报

城关镇清水河一带,生态环境优美。

自治区乡风文明示范村——欧洞乡欧洞村。

忻城县组织专家在各乡镇卫生院集中开展医疗服务活动。

村村通水泥路、屯屯通硬化路——北更乡蜿蜒的乡间硬化路。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近年来,忻城县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精神,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凝聚全县各方力量,采取超常举措,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突出抓好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
抓根本突出产业扶贫 助推乡村振兴
因地制宜发展“5+2”特色扶贫产业。根据本县实际情况实施“5+2”特色扶贫产业奖补政策,鼓励贫困户发展桑蚕、糯玉米、百香果、育肥牛、育肥羊、牧草、优质稻产业,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截至目前,全县“5+2”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2万户,覆盖率96.64%,特色产业促进贫困户年人均增收最低达1500元,最高达5000元。
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产业化进程。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选准桑蚕、生猪、水果、养牛、蔬菜、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培育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645个,探索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推进“N+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探索“龙头企业+农业”“旅游+农业”“互联网+农业”等,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共培植5家丝绸公司,年加工蚕茧29278吨,带动7万多农户发展桑蚕业;实施“十村百户千元万人”工程,扶持旅游扶贫重点村发展旅游产业,促进种植业、加工业、餐饮业等产业增产增收,目前,已发展4家乡村农家乐;建立县级电子商务中心,形成以1个电商中心、6家电商企业、101个村级淘宝服务(站)点组成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为农村群众提供信息发布、网络购销等服务,并通过阿里巴巴、广西广播电视台《美丽天下购》等网络销售媒体平台推介贫困村农副产品、乡土特色商品,把忻城珍珠糯玉米、金银花、百香果、古法红糖、牛大力富硒茶等50多种特产通过电商卖向全国。
抓基本着力解决“三保障” 提升生活水平
集中力量解决贫困人口教育、医疗、住房安全保障问题,为实现乡村生活富裕打好基础。
通过“双线四包”劝返、“送教上门”、落实各级各类教育资助、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上下学交通补助、抓好硬件改善办学条件等,扎实推进教育保障工作。2019年,全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9%,有110588人次获各项教育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共11283名学生获交通补贴;2019年9月,城南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学生572名正式到新学校上学。
通过宣传动员全民参保、实施差异化补贴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险、开展乡镇集中式办理慢性病卡和残疾证、“一站式”结算服务、落实“198”政策等,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截至目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达99.18%,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参加城乡医保的居民均按规定享受医疗政策补贴。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保障农村居民住房安全,对无稳固住房的农户实行差异化补助,扶持建房或加固住房。针对900户CD级危房及106户无房户,采取改造和租借住等方式解决其住房保障问题。截至目前,全县108927户农户100%达到有住房保障。
抓宣教培育文明新乡风 推进脱贫攻坚
着力破除影响脱贫或导致返贫的陈规陋习。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村道德讲堂、主题宣讲活动、农民科技培训、关爱陪伴留守儿童活动、法治教育、文艺表演等形式,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宣传教育、脱贫攻坚扶智扶志与感恩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文明婚丧礼俗宣传,促进乡村文明新风形成。2019年,共举办相关活动570场(次),参与人数达28万人次。
组织全县122个行政村健全完善“一约四会”制度,进一步规范村规民约,约束和引导村民的行为。
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农村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同时加强先进典型宣传,带动乡村文明提升。2019年,欧洞乡欧洞村荣获“自治区乡风文明示范村”荣誉称号。目前,全县共有84个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含自然村),市级以上各类道德模范人物共有21人,其中获得国家级道德模范(含中国好人、好家庭、好少年)达12人。
抓硬件营造宜居环境 增强发展后劲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实施“四大歼灭战”,把整合资金集中投向村屯道路、危房改造、饮水安全、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截至2019年底,实现7个基础设施100%,即村通水泥路100%,屯通硬化路100%,全县农户住房安全有保障达100%,全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达标100%,全县132个行政村100%有办公场所、有篮球场、有文化室(农家书屋)或戏台等,全县132个行政村100%通有线或无线网络宽带,全县100%农户家中有电视机或电脑或智能手机。
整合资金600多万元实施乡村风貌建设,着力打造果遂、新圩等4个乡镇作为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建设城关镇板河村内城屯、思练镇石龙村蓝家坝屯等9个村屯作为示范村屯,树立乡村风貌提升典型。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三清三拆”整治工作,开展“美丽忻城·幸福乡村”建设等活动,共打造11个市级“宜居乡村”示范点、18个县级“宜居乡村”示范点,先后有2个村被评为全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示范村,示范带动全县农村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助推脱贫攻坚。
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 夯实发展根基
紧抓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切合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一是选派417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员全脱产工作,实现130个行政村(社区)(翠屏社区、鞍山社区除外)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同时选派25名科级领导干部到乡镇挂任党委副书记,专职分管扶贫工作,夯实抓党建促脱贫基层组织基础。二是切实抓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配齐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强化脱贫攻坚基层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