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控糖,粗粮您吃对了吗?
图片来源:稿定设计
粗粮、细粮等主食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主要包括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两种。燕麦、红豆等粗粮中直链淀粉含量多,直链淀粉排列很紧密,在体内不容易被分解,对血糖的影响相对较小。而糯性谷物中支链淀粉含量多,支链淀粉分支多,结构相对松散,容易被消化分解,升糖速度更快。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一定要避开支链淀粉含量较多、吃起来口感较糯的谷物,如大黄米、小黄米、糯玉米、黑糯米等。
图片来源:稿定设计
以小黄米为例,小黄米又称糯小米,很多人喜欢在晚餐时喝点小黄米粥,实际上,黄米粥比白米粥升糖速度更快。
控制血糖水平,应避免过量食用小米粥,更不能把粥作为早餐或晚餐的唯一食物。若想享用粥品,建议先食用一些干燥的主食,如面包或饼干,之后再适量喝粥。熬粥时不宜过于粘稠,同餐中应搭配富含蛋白质与纤维的食物,例如牛奶、豆制品、杂豆和蔬菜。此外,进餐时应将主食留至最后食用,这样有助于更有效地管理血糖水平。
图片来源:稿定设计
许多消费者偏爱将粗粮加工成粉末,便捷地以水冲调成糊状物来饮用,认为这样的方式既节省时间又富含营养。
然而,这种做法有可能会导致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的提升。以红豆为例,传统烹饪方式下,红豆的GI值仅为23,属于低GI食物。但是,一旦红豆被打成粉末并用水冲调,其GI值会显著上升至72,转变为高GI食物。
因此,对于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来说,选择正确的粗粮食用方式至关重要。如果您想要享受粗粮糊状食品同时又得管控血糖水平,建议优先选择打粉后GI值依然较低的粗粮,比如绿豆和扁豆。应避免将红豆、薏米、黑米等粗粮加工成粉末形式食用。
图片来源:稿定设计
粗粮虽好,但一次吃太多容易感到不适,比如腹胀、腹痛、消化不良、反酸、打嗝等。大家在食用时最好做到粗细搭配。从控糖的角度来说,粗粮和细粮最好控制在1∶1或者是1∶2。肠胃功能比较好的人,主食可以搭配一半粗粮、一半细粮。肠胃功能较差的人,主食可以选择粗粮占30%,细粮占70%。
图片来源:稿定设计
牛奶和豆浆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与钙质等营养成分。将它们与粗粮粉混合,能够有效减缓血糖上升的速度,同时提升食物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在调制时,建议用一汤匙粗粮粉与150毫升的牛奶或豆浆混合,若可能,优先考虑使用牛奶。
图片来源:稿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