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市场监管局加速培育地理标志商标促增收

张家口新闻网讯(记者李向丽通讯员吴月成)近年来,张家口市市场监管局以促“商标富农”、“品牌脱贫”为工作主线,把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保护工作当做精准扶贫的抓手,致力将其打造成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民心工程,有效促进了农业特色产业增效增收。

该局连续多年召开全市商标品牌战略工作会议,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意见》《商标品牌扶贫工程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为商标品牌特别是地理标志品牌的打造奠定了基础。据统计,全市2017年新增注册商标1951件,增长率为31.1%,位居全省前列。

增强商标意识,广泛宣传商标扶贫工作。过去,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商标意识淡薄,许多传统和地方特色农副产品没有创出牌子,形不成品牌效益,农副产品的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针对这些情况,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在媒体开设商标知识专栏、制作电视专题片、举办商标知识讲座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引导广大农民不断加深对商标兴农战略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广造舆论、营造氛围,提升了全市上下对商标重要性的认识。到目前,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在市电视台制作了《张家口企业商标品牌巡礼》专题片,已连续播放9集,通过户外LED及楼宇电视播放宣传内容400余条。同时,借助冬奥会这一有利时机,向世界展示我市特色产品,收集整理了一批具有张家口特色的地理标志资源编成册并发放宣传,激发全社会对创建特色品牌的活力和热情,实现用商标品牌惠农。

组织调研摸底,挖掘培育重点特色资源。“坝上蔬菜进京津、鲜食玉米下江南”,在这些已经能够产生社会效益、带动农民增收的商标品牌带动下,该局又深入挖掘全市特色优势资源,筛选一批具有特色的农特产品为培育对象,推进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工作。对地方特色产品和传统优势农业调查摸底,将地方特产的“名、优、新、特”产品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建立数据库,确定重点培育对象,制定培育计划,分类指导;对贫困村进行调查摸底,建立重点联系制度,主动上门服务。目前,“张北马铃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申请已被商标局受理;沽源金莲花、万全糯玉米、康保亚麻籽油等16件已经提交了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申请材料;将“蔚县贡米”、“赤城榛子”、“怀来石片黄杏”、“怀来紫皮大蒜”、“张北燕麦”等85个特色农产品资源列为地理标志重点培育对象,编印了《张家口市地理标志资源名录》,做好申报前的准备工作;开展区域特色品牌调研,围绕宣化牛奶葡萄为主的葡萄种植产业、坝上蔬菜为主的绿色蔬菜产业、阳原皮毛加工为主的皮毛加工产业,探索区域特色品牌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利用技术推广站和协会的力量把宣化和怀来的葡萄,坝上张北、尚义、康保、沽源四县蔬菜等资源进行整合,打造“拳头”产品,形成区域优势品牌。

拓宽工作渠道,推进商标扶贫纵深发展。围绕全市发展“生态、奥运、园区、县域”四型经济的主线,有计划地扶持注册、重点帮扶、规划保护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地方特色涉农商标。在全市创建了22家商标品牌指导站,安排专人负责,深入了解辖区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涉农产品。将贫困地区的地理标志商标培育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收集、梳理全市涉农项目和重点扶贫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商标服务工作。将全市深度贫困县康保县、沽源等县区列入重点帮扶,省工商局商标处处长孙茂增到一线调研,为康保县农民和专业合作社出谋划策,指导商标品牌富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