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民插上增收的翅膀

阅读提示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直播带货、电商销售、线上服务等新模式脱颖而出,“数字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正在成为新常态。我省农村电商在新形势下也大展身手,为农产品销售按下“快进键”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县长直播成了新农事

“今天阳光明媚,在这窑洞大院,风一吹杏花飞舞,黄小米粥配甜糯玉米,真是静乐好生活啊!”4月17日,拼多多“爱心助农”活动落地静乐县,静乐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昕走进设在窑洞大院中的直播间,向平台近6亿消费者推荐静乐优质杂粮。截至当晚10时,直播共吸引观看人次超过93万,9万斤糯玉米、小米、藜麦等杂粮被“拼光”,为当地商家和农户带来销售额近40万元。围观的消费者在挑选静乐杂粮的同时,还从直播间欣赏了剪纸、杂粮宴和民俗活动等表演,更真实感受了一把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纷纷在直播间留言“要为山西拼一单”。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农产品销售受阻,我省许多县的书记、县长纷纷走进直播间,当起了网络“主播”,为当地特色农产品代言。为了打开销路,大家各出奇招,实力“叫卖”,让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呈现出更立体、更丰满、更具文化底蕴的品牌形象。

万荣县副县长宋晓英在西瓜视频直播间内,用“一个快乐的苹果”的概念与其他苹果品牌进行差异化对比,凸显自身“笑话之乡”的文化内涵。3小时直播后,共卖出超过10.6万斤苹果,成交额近55万元。

和顺县副县长李朝龙在线直播喝醋,“叫卖”当地出产的老陈醋,讲授醋泡花生、醋泡生姜的养生功效,并与网络达人连麦。该场直播成交产品2万余件,销售额超50万元。

近年来,我省充分依靠信息进村入户平台资源,进一步创新信息采集方式、集聚服务资源、打通交汇通道,电商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显著提升。阳高甜杏、运城苹果、吕梁红枣核桃、隰县玉露香梨、大同黄花等特色农产品通过“千家千品特色农产品上网工程”“农产品上网专项促销行动”开拓了市场,获得了口碑。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博士武甲斐说:“县领导走进直播间,助推农产品销售,积攒了人气,激活了产业,推动农村电商发展进入新纪元。总体看,推动我省农村电商发展,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路径,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强劲举措。”

品牌打开更广阔市场

农村电子商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把实体店与电商有机结合,使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产生叠加效应,有利于促消费、扩内需,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我省网络红人王小帮,在淘宝网上经营王小帮农家店和王小帮天猫旗舰店12年,主要销售吕梁产的五谷杂粮,有小米、黄豆、红枣、高粱米、玉米渣、花生、黄豆钱、土豆粉条、手工挂面和醋等。凭借着农产品绿色、无公害、无污染的优良品质,王小帮农家店已经做到了一金冠,有了固定的消费群体。王小帮说:“电商要想走得长远,最重要的还是商品的品质要经得起考验。我一直致力于为买家供应一口好粮,我的订单无农药、无化肥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么多年网店做下来,我体会到农产品电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以给农产品原产地提供订单数据,有利于地方政府发展订单式农业,实现按量生产,避免产量过剩带来的滞销。同时,地方政府引导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农村人就可以在家门口找到工作。”

4月26日,介休市张兰镇仙台村西南的永林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里热闹非凡,“介休女性”主播团队在合作社的采摘园进行直播带货,帮助销售合作社的奶油甜瓜。永林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现已建成包括拱棚、露天地、暖棚等共计50亩左右,年产各类果蔬近50万公斤的生态基地。合作社理事长任帮丽说:“当天直播的效果非常好,三天内的订单都排满了,没想到小手机成了销售的新工具!通过这次直播,我们周边地区知道‘永林’的人越来越多,品牌得到了宣传。今年我们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享富林’,下一步,我们还要在打品牌上下功夫,通过与线上融合,朝农家乐采摘园基地方向深度发展,让大众吃上放心、安全、绿色的瓜果蔬菜。”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和电商扶贫等工作深入推进,我国农村电商正保持迅猛发展劲头。在“互联网+”浪潮之下,农村电商的成长已经势不可挡。要想实现农特产品的长期利润增长,农商企业就必须学会为农特产品找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出路——品牌化,把农特产品打造成独具特色和个性的品牌,并由此打开市场。

更新观念与时代同步

5月7日,在临猗县北辛乡义堂村的御品一园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包装生产车间里,包装好的一箱箱苹果即将发往全国各大城市。合作社负责人赵学升说:“现在苹果销售已经进入尾声,我们的天猫店铺每天总销量基本上是3万箱左右,合计二三十万斤。今年1月份到现在总销售额已经达9000多万元,五月底应该过亿元了。”

疫情期间,御品一园合作社从危机中寻找机遇,比周边地区复工早,克服各种困难,成功把自家“御品一园”旗舰店送上了天猫流量推送第一名的榜单当中。赵学升说:“一开始干淘宝的时候什么也不懂,走了很多弯路。后来在县人社局针对电商的培训中,才知道做电商不仅仅是在网上开店那么简单,更需要专业的知识和团队来管理运营。”

从线下销售转战线上销售,从一无所知到单日销售突破百万元,赵学升深有体会:“我觉得农村电商发展的前景非常好。今年疫情期间,我们电商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我们当地销售农副产品中发挥了杠杆作用,撬动了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涨,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多实惠。电商要发展,首先要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与时代同步,与市场同步。”

针对我省农业农村实际情况和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武甲斐建议:“我省农村电子商务在发展中,首先要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以大众健康需求和时尚消费趋势为导向,倒逼生产端标准化应用和特色农产品质量提升,以酿品、饮品、乳品等农产品十大产业集群为重点,打造形成“区域公用品牌+电商平台+农产品加工”的创新发展格局;其次是深入挖掘文化红利。充分发挥山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围绕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文旅板块,以农村电商为抓手,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传统古镇村落保护和乡村文旅文创,塑造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晋韵电商经济;第三是大力培养电商人才。建立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对农民、合作社和政府人员等进行技能培训,增强农村居民应用移动互联网、直播平台、新兴传媒的能力,激发其建设家乡、勤劳致富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本报记者范珍

(责编:温文、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