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假熟”期收获玉米会“得不偿失”,什么时候收获玉米**
前两天,清江鹤寄居地下了些小雨,淋湿淋透了田间地头的土壤。很多乡农忙于播种秋季蔬菜和收获还没全部成熟的玉米棒子。他们担心“久晴以后会出现久落”现象,把本该收获的玉米棒子滞留在地块中会出现“烂穗”“腐顶”的恶 果。
其实,从目前的玉米地块中玉米棒子的成熟程度,还没有到玉米的**收获期。表面上看起来成熟的玉米棒子,至多算是玉米的“假 熟”,提早收获这样的玉米棒子,会减产10%~25%左右不等的玉米收成。
图片:清江鹤寄居地种植出来的黄白粒玉米


为什么?我们看看后边的详情分析就知道了。
什么样的玉米为“假 熟”:
说玉米“假 熟”好像有点专业,很多人都不懂的。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地块中的玉米植株好像没有完熟(就生育期来说,还有点后熟期没经历完)。但玉米苞叶己经提早“变白”,玉米籽粒却停止灌浆了(玉米籽粒硬度还没有完全达到收获标准)。
玉米棒子外观苞叶的成熟标志与玉米籽粒的收获程度及田间地头玉米植株的熟度三者并不一致。若抛开玉米籽粒的熟度不顾,仅凭玉米植株及苞叶表现出来的熟度来收获玉米棒子,就是玉米“假 熟”收获。
这个时候收获的玉米籽粒在产量和质量上,都会下降,有损种植收益。
如果提早到玉米蜡熟初期收获,则每亩可减产25%的玉米产量。如果提早到玉米蜡熟期末期收获,则每亩可减产10%的玉米产量。现在的很多玉米品种,在正常的土肥水管理条件下,亩产量在650㎏~900㎏很正常的(当然也有不足500㎏的玉米品种)。减产10%~25%的玉米产量,不用清江鹤细说,你就知道是多少产量了。损产量,实际上就是损的钱。是种植效益的直接减少。
图片:硬粒型大棒黄色玉米品种


什么样的玉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熟:
既然在“假 熟”期收获玉米会减少收成和种植收益,那么怎么去田间辨识成熟的玉米呢?也就是说玉米“成熟的 标志”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玉米植株和玉米籽粒的成熟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要玉米植株及苞叶变黄干枯(排除玉米纹枯病严重危害症状)果穗苞叶变白且包裹松散。二是玉米籽粒内容物充实不断转化完成,玉米籽粒基部剥离层组织变黑或黑色层出现,籽粒乳线消失籽粒变硬,粒重和硬度达到最大值且不易破碎。
三是玉米籽粒的含水量下降(约含水量30%左右),呈现其玉米品种固有的色泽。如金黄色粒硬,半马齿浅黄色,黄白粒相间的浅混色,籽粒中的纯白色等。
因此,田间地头的玉米成熟与否就可以用这几个“简单而浅显”的标准去衡量,只有真正意义上成熟的玉米才可以收获,而且产量最高质量最好。
图片:玉米的“假 熟”期


成熟玉米的**收获期在哪个阶段:
玉米的熟期根据玉米在田间地头的“熟 相”可以分为玉米乳熟期,玉米蜡熟期,玉米完熟期3个阶段。
成熟玉米的**收获期在玉米的完熟期阶段才是最好的。为什么?
因为在玉米的乳熟期,玉米籽粒的内容物还不完全充实,还有部分籽粒在形成或不断转化之中,且含水量较高,基本上在50%~70%左右,部分品种可达到80%左右的含水量。
现实生产中,在玉米乳熟期收获玉米的乡农还是很少的。除非有特殊用途。
而在玉米的蜡熟期,果穗的苞叶才刚发黄,甚至于有的还是“青壳子”或“花壳子”,虽然玉米籽粒比乳熟期要硬,内容物较充实,水分含量也相对较少,但与玉米完熟期相比,千粒重和硬度都不是最高的。
图片:“青壳子”玉米棒子


乡农们收获玉米有早收的习惯。往往就是在玉米的蜡熟期末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假熟”期。
“假 熟”期收获玉米,一般情况下减产10%左右,高损可达25%左右。在此阶段,每晚收1天,千粒重就增加1g~5g,亩增加产量5㎏~10kg。因此,适时收获就是一项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增产增效技术措施。
所以,玉米的**收获期在玉米的完熟期。这个时候的玉米植株中下部叶片己经在变黄干枯,果穗苞叶变白且包裹松散,不掉穗。玉米籽粒的含水量在27%~30%左右,千粒重和硬度达到最大值。籽粒饱满不易破碎,呈现有其固有的色泽。
收获过晚,如遇连绵阴雨天气,玉米果穗易发霉变质,影响玉米质量。
图片:玉米苗期和穗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