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进口玉米同比增加百分之四百多 市场价格还会下降吗?
在我国养殖业对饲料的巨大需求下,自2020年以来,作为生产饲料的重要原料——玉米市场价格扶摇直上。在2021年2月份到达顶峰,每市斤突破1.50元。到了今年三月份,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玉米市场价格出现了回落态势。

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1年3月下旬与1月上旬相比,其中玉米市场玉米(黄玉米二等)每吨市场价格2808.2元,比今年高峰期市场价格三月上旬2915.2元,下降107元,下降幅度3.7%。

另据海关总署最新消息,今年一季度我国玉米672.7万吨,同比增加437.8%。
与2020年全年进口玉米1130万吨相比,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口玉米的数量,相对于去年去年的增加59.5%。如此数量的玉米进入我国,对玉米市场价格有何影响呢?
玉米的市场价格,与玉米的供求存在紧密的关系。
2020年,我国玉米市场价格之所以快速上涨,就在于2020年玉米去库存计划完成,当年玉米产量2.6亿吨,与2.8亿吨的需求,出现2000多万吨的缺口。而我国在成功防控新冠肺炎后,养殖业迅速复苏,加大了对作为饲料生产重要原料的玉米的需求。
进入2021年三月份,我国玉米主产区的东北地区,气温回升,留在农民手中的“地趴粮”玉米难以保管,只好大量出手,骤然增大的供给量,导致玉米市场价格高位回落。囤积居奇的玉米贸易商,看到即将到手的利润将会不保,也纷纷开仓出售玉米。
随着东北玉米销售阶段性即将结束,玉米市场价格现今又有缓慢上升迹象。4月12日,山东省邹平西王每市斤1.48元、邹平容海1.50元、河北沧州翔龙实业1.465元、河南周口金丹乳酸1.47元、安徽蚌埠丰原生化1.415元、陕西西安国维淀粉1.52元、黑龙江大庆伊品生物1.36元、吉林四平梨树沈铁公司1.40元、辽宁朝阳北票宏发1.33元、内蒙古呼和浩特内蒙古阜丰1.40元。
为了保证饲料原料供给,今年国家加大市场调控力度。每周投放160万吨籼稻谷、400万吨小麦拍卖。

截至4月2日,国家计划投放5223.72万吨小麦拍卖,实际成交2656.39万吨,成交率50.85%。从总体上看,成交率是逐步降低的。从最高1月19-20日成交率99.89%,下降到4月2日12.81%。成交价格从最高1月13日每吨2750元,下降到4月2日2570元。

到4月9日,国家计划投放2058.56万吨稻谷(籼稻)拍卖,实际成交709.92万吨,成交率19.19元。平均成交率19.91%。总体上看,成交率越来越低,从1月22日最高成交率48.24%,下降到4月日的1.98%。成交价格从最高1月22日每吨3076元,下降到4月9日2745元。
在加大小麦、稻谷拍卖力度的同时,国家又从4月12日开始,对参加竞买最低收购价小麦的企业进行了限制。最低收购价小麦仅限面粉加工企业和饲料养殖企业参与竞买,并承诺所购买的小麦只能自用、不得转手倒卖,有关部门适时开展抽查。这就斩断了投机商的炒作、囤积居奇之路。
另外,4月12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接国家有关部门通知,自2021年4月12日开始销售的最低收购价稻谷、最低收购价小麦、国家临储小麦的销售底价进行了明确调整。
正常储存的早籼稻拍卖底价国标三等仓内交货价2020-2017年产的分别为2445元/吨、2440元、2410元、2380元;正常储存的中晚籼稻2019-2017年仓内交货价国标三等分别为2560元、2530元、2500元;正常储存的粳稻2020-2017年产的仓内交货价分别为2625元、2600元、2570元、2540元;宜存级别的临储2014-2016年产稻谷仓内交货价统一执行1500元/吨。
小麦方面,2014-2020年产最低收购价小麦三等仓内交货价执行2350元/吨,较之前的拍卖底价提高了60元/吨。新疆的临储小麦高寒地区的底价1900元/吨、非高寒地区的2350元/吨。轻度不宜存小麦三等仓内交货价为2000元/吨。
作为2020年唯一启动托市的黑龙江省已结束托市工作。截至3月31日,黑龙江2020年度最低收购价稻谷收购工作圆满结束,自2020年11月12日启动开始,全省共确定委托收储库点498个,收购最低收购价稻谷570.2万吨,仅是19年托市总量的四分之一。虽然如此,但我国粳稻库存数量依然很大。在粳稻最低收购价结束后,即将启动拍卖工作。从长远来看,稻谷去库存加快,不宜储存的稻谷已转向定向,市场进入调整期。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玉米供求有一定的缺口,但在超期储存小麦、稻谷拍卖,且价格比较低的情况下,替代玉米的数量将会增加,加上进口的补充,短期内玉米的市场价格将会有一定的起伏,但不会有大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