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农人办起家庭农场

来源:阳泉日报

农场工人正在播种

春播接近尾声,地里的农活儿少了,盂县西烟镇南村村民宋朋又开始忙活其他工作:整理收支明细、保养农机具、给工人发工资……宋朋说:“每年春季是最忙的时候,春季忙起来,秋季才有收获。”

今年56岁的宋朋是盂县轩浩园家庭农场的负责人。这些年,宋朋从流转土地规模种植玉米到创办家庭农场,摸索出了一套经验。在他的努力下,家庭农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效益也越来越好。

“说起种地,其实我是‘半路出家’,刚开始并不算在行。”宋朋说,“前些年,我经营着一家店铺做小买卖,生意还不错。为了拓宽赚钱门路,我一直在寻找新的项目。近几年,我发现国家对农业支持力度很大,政策也很好,所以我决定把农业作为‘主攻’项目。”

多年经商的宋朋对发展农业也很有想法。“我想购买些农机,多流转些土地,把种植面积扩大,提高机械化程度。”宋朋说。于是,宋朋以每亩700元~1000元不等的价格,流转了100亩土地,当起了农民。

经过一年的尝试,宋朋收入不错,于是他又流转了200亩土地,总种植面积300亩。就这样,3年时间里,宋朋把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农机也从1台拖拉机增加到3台拖拉机、数十件农具。

2020年,宋朋注册成立了盂县轩浩园家庭农场,流转土地600多亩。当年,土地收成不错,亩产1000公斤左右,玉米收购价每公斤2.4元。土地亩产高,粮食收购行情好,宋朋信心大增,铆足劲想大干一场。

今年初,宋朋流转的土地达750亩,分散在西烟镇的8个村。宋朋说:“我流转的土地来自65户村民,他们中很多人因为年纪大,无力耕种。流转的土地有一些是小块地和边角地。为了扩大种植面积,我不挑剔,只要能种的地我都要。”

土地多且分散,这让宋朋的工作量变大了。农忙时候,宋朋要雇用十几名工人。别的农机大户种完自己的地,还有余力帮别人代耕代种。宋朋正好相反,春播时节,农场雇用十多人干活,儿子驾驶农机在地里忙碌,他还要忙着协调、打下手。“就是这样也忙不过来,为了不误农时,我还要再花钱雇农机来帮忙。”宋朋说。

宋朋是个有韧劲儿、爱琢磨的人。有人看到种蔬菜、小杂粮收入不错就调整了种植结构,宋朋却很“专一”。他说:“我刚尝试种玉米没多久,经验还不丰富,再多琢磨几年,我才考虑试种别的作物。”

今年开春,宋朋早早选好了十几种不同的种子,又挑选了一块地力好的地建起了试验田。按照不同种子的成熟期和种植要求,他一一种下,又在田边做好标记。“这一行是甘优638,那一行是五谷652,还有并单72、鸿谷1701……秋收时,我就知道哪种玉米适合咱种啦。”宋朋说。

今年的750亩玉米种完,宋朋对秋季的收获信心满满:“如果今年效益好,明年我想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还是种玉米。我要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以质量取胜,向土地要效益。”

本文来自【阳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