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子避免“被坑”,一定要排除、排除、再排除
种植户首先要确保自家的玉米“至少不减产”,然后才是“高产多少”或“增产多少”,如果减产了,你就是全村“垫底的”。
种子经销商是依赖本乡本土的种植户得以生存,你的名声坏了,你的声誉没有了,你就只剩下了两条路:或者苟延残喘地维持下去,或者直接“关门改行”。
大家可以想一分钟:你周边一些“搞农资的”,还剩下几个口碑好、效益好的呢?

很多种子经销商陷入了“急功近利”、“贪图暴利”的陷阱,一些人给制假公司售卖“套包种子”或“套号种子”,一些人专门挑“利润大的种子”(别人淘汰掉的品种的“处理种子”),一些人干脆“不动脑子”,别人说好就卖......
实际上,玉米种子就是一个“大浪淘沙,沙里淘金”的过程,没有任何一个育种人一开始知道哪一个品种“真好”,没有任何一个销售者确保某个种子“下一年不出事”。
总有绝大多数的玉米品种被淘汰、淘汰、再淘汰,也总有几个玉米品种得以“劣汰优胜”而剩下来——总要有品种是“最不赖的”,总要有品种成为“胜出者”。这不是哪一家公司的“会销”或忽悠就能决定的。
特别是世界唯一最恶劣的黄淮夏玉米,更要“一开始”就排除、排除、再排除,把风险降低、降低、再降低才行。对此,具有30多年农技经验的@北方农村网科技顾问团建议如下:
一,排除多种茎腐病性不好的品种
除了审定是【高抗茎腐病】之外,也要多个这样的品种在田间对比,再排除90%的品种。

二,排除对锈病抗性不好的品种
抗茎腐又抗锈的品种那么多,你为啥非要选择不抗锈的呢?除非你的脑子遭受了“马户”接触。

三,排除青青苞叶就“枯白斑”或发霉或造成籽粒腐烂的品种
那是严重高感大斑病的一种表现。有玉米病害图谱为证。有种植户的亲身经历为证。




四,排除容易高感瘤黑粉的品种
有些玉米品种,在别的品种“没有事”的前提下,叶片或茎秆上早早出现病症。
五,排除容易“招蚜虫”的品种
有些玉米品种,非常容易雄穗发生蚜虫,甚至整株早早密布蚜虫。
六,排除容易发生“钻心虫”的品种
因为植株体内的“单宁”或“奎尼酸”等内源物质的不同,有些玉米品种“天然抗虫”(生理抗虫)——审定公告上标识。但是,一些玉米品种在别的品种“没虫子”时却很多“钻心虫”(玉米螟)。
七,排除不耐高温的品种
特别是“三山两海”之间的区域,更要特别注意。

八,排除籽粒品质差的品种
1)现在玉米品种多如牛毛,为啥要留籽粒颜色“苍白”的粉质粮的品种呢?

2)随着玉米育种水平的提升,在抗性好的基础上,很多玉米品种已经实现了夏播籽粒容重800克/升以上(以审定公告为准)——这灌浆能力强的表现(根系特别发达,综合抗性好),为啥不逐步排除一些容重低的品种呢?
3)其它性状相同的前提下,细长籽粒,不如“横宽”籽粒脱水快。
九,排除不抗旱的品种
容易打蔫的或叶片打卷的品种,留它何用?


十,排除抗倒能力差的品种
当前,又抗锈又高抗茎腐,而且审定时“双倒率”(倒伏率+倒折率)低于千分之三的品种已经很多了(审定时不控旺而田间直接倒伏和倒折10多株的样子),你为啥非要选择“秆硬容易倒折”(抗倒不抗折)或“秆软容易倒伏(抗折不抗倒)”的品种呢?选择一个茎秆韧性好的品种不好吗?——多个时期,用手拉扯茎秆,让雄穗越接近地面越韧性好。
当然,如果前面9个方面的优势所占的比较多,“秆软些”或“秆硬些”也可以接受——无非就是一元钱的控旺剂的事,或者采取3个抗性好+抗性互补(抗性不同)的品种进行“红加粉混播”或“白夹红混播”或“三足鼎立混合种植”就可以了。#农业真科技##玉米真科技#
总结:
以上优势,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不然,减产风险巨大。如果1个品种不能具备,那就在同地块让2个或3个品种【共同具备】而进行混合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