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方法多样,如何实现玉米高产?

玉米一直以来都是我市传统作物,种植面积大,产量占比高,占全部作物总产量的65%。如何在既有的种植面积上实现更大的产出,提升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一直是我门潜心探索的一大课题。传统的等行距小垄种植方式,品种单一,产量较低,特别是近几年片面追求产量,加大化肥用量,忽视对土壤的保护,导致耕层变浅和板结,不利于玉米生长,玉米增产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期。

以宽窄行种植技术为重点,配套运用“两晚一节”、“机械深松”、“精量点播”、“秸秆还田”、“化学防控”和“测土配方施肥”等高产栽培技术,提高玉米产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一、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增产机理

1、通过深松(25cm以上),打破犁底层,加厚耕层,一方面增强蓄水保墒能力,耕层土壤含水量提高1.8-3.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根量明显增加,0-40cm耕层根重增加32.5%,提高了抗旱、抗倒伏能力;

2、通过宽窄行种植,宽行(70cm)营造了通风透光道,形成了垄垄是边行,棵棵是地头,通过合理密植,可增加密度10%左右;

3、实行秸秆还田,还田数量每公顷达10吨,培肥了地力,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年增加0.1个百分点;

4、科学施肥,玉米高产施肥原则是:施足底肥、活用种肥,穗期追肥。化肥要根据测土数据、产量指标确定具体配方施肥指标。

二、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要点

玉米宽窄行栽培种植技术,改等行距种植为宽窄行种植,宽行为70M,窄行为40M,株距25M,宽窄行交替种植,改半精量播种为精量播种,改化肥浅施为深施;玉米密度4500-4800株。

(一)、播前准备

(1)秸秆还田

要求秸秆粉碎长度小于10厘米,抛撒均匀。头遍质量达不到要求,提倡二次还田作业。并适当补充氮肥,一般每亩增施尿素5千克左右。

(2)深松整地:一般在秋季进行作业,要求2~3年进行一次深松或深耕(深度大于25厘米),然后用旋耕机旋耕1遍,做到土碎地平,上虚下实。

(3)适墒镇压。在整地后表土有1cm左右干土层时进行。使用V型镇压器作业,一般镇压作业速度控制在8-10公里/小时。使耕层上实下虚,表土细碎疏松。

(二)、精量播种。

适期播种:春播应在耕层土壤10cm处温度稳定通过10℃时进行,一般我地在5月上中旬为宜;夏播一般6月10―20日。播种时要求土壤相对湿度达到65%以上。

选用耐密的包衣玉米优种,要求发芽率95%以上,采用轮勺式精量点播机作业,每穴一粒。播种行距,窄行 40厘米,宽行70厘米,株距25厘米,播深 3cm~4cm;同时深施种肥,位置在种子侧8厘米,深度为10cm左右,一般施用46%玉米配方肥30公斤。第二年,以第一年的宽行中心线为中心,播种40cm的窄行,以下依此类推。播种后镇压,镇压强度视土壤墒情而定。作业速度一般为8-10公里/小时,在墒情较差时,采用较低速度作业,以增加镇压强度。

(三)、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一是药剂除草:如土壤表墒好,可采用播后苗前土壤药剂处理。

二是防治玉米粗缩病:玉米3-6叶期重点预防灰飞虱、蓟马等害虫,阻断传毒虫媒。

三是化控防倒:在7-8片叶时进行化控预防倒伏。

四是中耕追肥:玉米封垄前进行中耕,结合中耕亩追尿素20-25公斤。

(2)中后期管理。

防治病虫害防治:主要病虫害有玉米螟、叶斑病、大小斑病、粘虫等。后期如缺肥,应在抽雄至吐丝期,结合降雨追施尿素5公斤。

(四)、适时晚收,机械收获

当玉米植株中、下部叶片变黄,苞叶呈黄白色而松散,子粒乳线基本消失时,就已成熟。要在玉米完熟后收获以减少产量损失。

三、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注意事项

机械作业时,必须在固定的位置上行走,播种和田间管理作业时,机车要行走在宽行,下年播种时宽窄行轮换播种。

拌种:一瓶250g金科德有机硅叶面肥拌20斤种,晾干后播种。提前一天拌好,第二天播种。

1、出芽早,次生根多

2、抗茎腐病,生长健壮

3、可趋避地下害虫,如金针虫,蛴螬

叶面喷洒:金科德有机硅叶面肥在玉米出苗后,50ml兑一喷壶(30斤水),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1、叶片竖立生长,增加光合作用40%

2、利于通风,利于密植,原来5棵间距也可种6棵

3、长势好,穗大粒多,籽粒饱满

4、抗倒伏能力提高80%以上,抗旱涝,并能显著增强玉米的抗病,抗虫能力:青枯病,粗缩病,叶斑病及蚜虫,玉米螟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5、对减少玉米秃尖,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效果明显

注:玉米进入拔节期吸硅量和速度明显增加,到抽雄初期为吸收硅素高峰期,无论冲施(溜根)还是叶面喷洒在玉米吸硅高峰期(抽雄初期)均能明显促进作物对氮磷钾肥的吸收和利用,增加玉米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