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季节玉米植株含水量的估计
为了达到**的发酵效果,玉米必须在适当的水分条件下青贮。

收获时过湿的玉米产量可能会降低,并出现发酵不良、产生渗出液和降低采食量等问题。同时,收获时过于干燥的玉米可能会出现打包不紧实和发酵不良情况,引起发霉、降低消化率。
为了更好地确定收获日期,我们测量了玉米穗部和茎秆的含水量变化,并确定了估计田间含水量所需的植株样本数量。
玉米的取样。在过去的两个收获季节里,我们对纽约中部、西部和北部的玉米地进行了取样。2019年秋季,我们随机抽取了23块玉米地,以3.8厘米的留茬高度刈割玉米单株。2020年秋季,采用相同的方法对33块玉米地进行了取样。两年内,随机抽取了56块玉米地,共采集1700株玉米。
玉米都于乳熟期收获
与2020年相比,2019年乳熟期的时间将近晚了两周,主要原因是种植时间晚。将玉米穗从茎秆上取下并保持完整,同时将玉米茎秆切碎。然后将玉米穗和茎秆烘干,分别测定玉米穗和茎秆的水分,同时评估整个植株的水分。

穗的水分VS茎秆的水分
玉米果穗、茎秆含水量与全株含水量的关系如图1所示。总的来说,茎秆水分在早期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果穗的水分在同一时期迅速下降。
初秋,果穗水分与茎秆水分相似,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会急剧变化,直到超过了青贮收获的**整株水分(约68%的水分)(图2)。

图2中的黑色曲线表明,茎秆和果穗的水分含量相等。最终,当整个植株完全干燥时,果穗和茎秆的水分终将再次相等。在全株玉米水分下降到57%左右之前,果穗的含水量比茎秆低。
各个地块之间的可变性。如图2所示,田地间的变异包括环境变异以及一些由玉米杂交遗传引起的变异,如褐色中脉(BMR)。其中10块地含有BMR杂交种,用红色表示。目前大多数玉米杂交种的果穗干燥得比茎秆快。
**样本数
我们在10块地里取了40到50株的玉米植株。我们假设这样一个样本能够充分代表每块地里玉米含水量,用来估计需要多少株植物来形成有代表性的样品以测定玉米含水量。

图3显示了随机选择的植株的水分含量。一个合理的目标是在20次采样中有19次采样的含水量在正负1%的单位范围内。这10块地中,每块地需要采集3到16株植物。50株的植物样品中,有一块地的水分变化幅度比其他地块要大,水分变化范围为13%左右,这可能是发芽不均一造成的。所需植物的平均数量是7株。在10块地中,9块地的10株植株足以达到正负1%的田间湿度单位;10块地中,6块地的5株植株足以达到正负1%的田间湿度单位。
整个植株水分的判断是玉米**收获时间的关键。玉米的两种主要组成部分,穗和秸秆,水分含量差异很大。秸秆几乎保持了所有的水分。大多数杂交品种在穗部和秸秆水分损失方面遵循类似的水分流失模式。
一块外观较为均匀的玉米地,取5至10株具有代表性的作物(切碎并干燥),就可以进行含水量的估计。这一估计应该与配备了机载近红外光谱(NIRS)设备的收割机一样准确。将来,我们应该能够通过测定玉米穗水分来估计整个植株的水分。然而,这需要更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