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玉米新品种,临玉6号,通过!
高产稳产(>800公斤/亩)
多抗 耐密 宜机收
临沂大学首个
主要农作物新品种
临玉6号通过审定

7月1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山东省2024年第一批农作物审定品种的通告》,学校王德鹏博士主持选育的玉米新品种“临玉6号”通过了审定。

王德鹏博士师从国际著名作物生理学家彭少兵教授,工作领域为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的遗传改良和高产生理,高效农田系统调控技术集成与示范。

“一人一日一田,一心博后余生;一车一杆一叶,一意胜天半子”。这是王德鹏顶着30多度的高温,带着学生在田间数据测定完毕、晒出仪器和测定照片后,在朋友圈写下的一句话。

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加上9年的农学硕博试验,深知农民的艰辛、农业的不易,王德鹏心怀“为农民做点实事,让他们过好一点”的信念,努力坚持作物栽培与育种研究。

王德鹏团队与临沂春晖种业有限公司科研人员交流试验过程中,提出玉米的种植面积更大,育种基础更好,便着手开展玉米品种选育工作。

经鉴定试验、预试验、省区试及生产试验鉴定,“临玉6号”综合性状表现突出,株型紧凑,比对照增产显著,总体表现出高产稳产(>800公斤/亩)、多抗(中抗穗腐病、锈病抗、青枯病)、耐密、宜机收。2022-2023年,进行了DUS测试和非转基因检测,报告显示品种符合新品种审定要求。

玉米新品种“临玉6号”的审定成功将更好地服务沂蒙地方农业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现已开始投放市场,预计明年开始大面积种植。王德鹏先后获得了“沂蒙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个人奖。

近年来,学校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绿色发展等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作物种源自主创新,强化科研平台建设,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先后获批农业生物育种重大专项等省部级科研项目,获批山东省作物分子设计与精准育种高效特色实验室等省市级实验室,建立蔬菜种质资源创新与栽培生理创新团队、植物分子遗传与作物基因编辑创新团队,登记辣椒、甜瓜等蔬菜新品种4项,授权蔬菜新品种2项,在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关键技术、创制优异新种质机理等方面等取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