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产蛋下降 因何而起?

1、新玉米的能量不足

大家都知道,新玉米的水分含量远高于陈玉米。因此,不难理解,同样100斤玉米,新玉米水分含量15%,而陈玉米水分含量不足5%,则意味着100斤新玉米仅相当于90斤陈玉米。那么,很显然100斤玉米,新玉米的能量显著低于陈玉米。

2、昼夜温差的影响

进入秋季尤其是深秋和冬季,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温差能有10℃以上,这是自然现象,而舍内的昼夜温差也都在5~8℃之间。因此,由于舍温的下降,而对于蛋鸡采食量而言,变化不大,仍然是0.22~0.23斤/只,固定的采食量,用于维持体温和新陈代谢的营养即维持需要增多,很显然用于产蛋的营养即生产需要自然降低,持续一段时间之后,自然会出现产蛋下降。

3、体重下降维持需要也在增大

蛋鸡经过漫长的酷暑之后,由于采食量严重不足,体重下滑,而进入秋季之后,采食量并没有太多增加,很多秋季的配合饲料由于鸡的采食量恢复而降低饲料营养浓度。殊不知进入秋季之后,正需要维持原有营养浓度,恢复体况之后,在适当调整饲料营养浓度。因此,秋季蛋鸡需要更长时间储存营养恢复体况,维持需要增大而影响产蛋。

4、秋冬季病菌繁衍加剧影响生殖机能

进入秋冬季节,病毒与细菌开始繁衍猖獗,蛋鸡养殖季节细节管理不当,即会导致病菌侵袭感染蛋鸡,导致输卵管炎甚至是卵巢炎,从而直接影响卵子的发育和成熟,影响排卵和产蛋。或者影响输卵管的功能,出现蛋重减轻、蛋壳亮度不足、蛋壳较薄等一系列现象,导致鸡蛋卖相不佳、破壳增多。

十多年的从业经历发现:进入秋季的产蛋下降,都已经成为很多养户共识了,所以很多养户也视为正常。其实不然,我们的蛋鸡平均饲料周期为75周左右,产蛋水平为16~18kg,而现有品种饲养周期为90周,产蛋标准在25kg。为何有这么大的差异,分析入秋之后的上述四种原因,使我们养鸡人“习以为常”了,因此我们的蛋鸡产蛋一降再降,最终不得不提前淘汰,因为再不淘汰,每天产的蛋不能弥补吃的饲料成本,产蛋量自然差距很大。

■ 产蛋下降,防控强执行

鉴于以上产蛋下降的原因分析,应该依照以下原则,关键在执行。

1、增加植物油补充能量

大家都知道,饲料能量决定蛋鸡产蛋率,蛋白质品质决定蛋鸡蛋重。由于秋季新玉米的大量使用,饲料能量不足。建议增加饲料中植物油,弥补饲料能量短缺,一般那情况下植物油的添加量为1~1.5%,即1吨饲料添加20~30斤植物油。有些养户认为增加玉米也是可以的,其实这是错误的。大家可想:新玉米本身水分含量高,增加饲料新玉米的含量,只能增加更多水分,对提升饲料能量作用不大,但可以增加陈玉米的用量,还是可以的。

2、维持饲料营养浓度增加体重

进入秋冬季之后,应当维持夏季饲料营养浓度,并同时监测鸡群体重的变化,当体重达到品种标准之后,再调整饲料营养浓度,为鸡群越冬做好准备,防止产蛋下滑。

3、增加氨基酸、维生素、中药等饲料功能添加剂,提高抗病力

4、病菌感染须请专业的老师分析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方案,尽快控制避免更大损失。这里由于不同的鸡群、不同的管理、差异的病例,不再赘述,若有需要可以私信我,针对你的问题给你针对性分析和周密的控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