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这样种植方法,步骤清晰明了,简单易学

海阳暖温带东亚季风型大陆气候非常适宜玉米种植生产。就实现本地玉米高产种植效益,在总结本地粮农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经验的基础上,从抓好播种管理,确保一播全苗;做好苗期管理,做到早管促早发;紧抓穗期管理,实现穗多、粒大;重视花粒期管理,避免植株早衰;适时组织收获,提升商品质量等五个方面,就玉米种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系统分析,为提升种植效益实现高产产出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海阳市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型大陆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寒暑显著,昼夜温差小,无霜日期长,雨量集中,夏季多雨,干湿季和季风进退均较明显,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光照充足,非常适宜玉米种植生产。文中在总结本地粮农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就玉米种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做要点分析,相关的技术性要点以供参考和借鉴。

1 抓好播种管理,确保一播全苗

根据过往栽种经验,播种质量对后期高产的影响很大。抓好播种这一环节,能做到一播全苗,是后期确保苗齐、苗全、苗匀的基础保障。

1.1 整地施肥

选择栽种地,要求:土质肥沃、地势平坦、水肥条件好、土壤理化性状好的地块。同时,不要连茬种植,合理轮作。播种前要整地,目的疏松土壤,打破耕犁层。深耕深度在25~30 cm,耕作层较浅的,建议每2~3年深耕1次,以延长耕地使用寿命。深耕时,配施底肥。条件允许的,做好测土配方用肥。

通常情况下,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用3 000~5 000 kg/667m2;尿素,用15~20 kg/667m2;磷酸二铵,用20~25 kg/667m2;硫酸钾,用15~20 kg/667m2;硫酸锌,用2~3 kg/667m2。待搅拌均匀后,耕地前播撒地表,随深耕进入地下。

1.2 选种用种

选种的原则,丰年力求高产、平年力保增产、欠年力争稳产。当前,为弥补不同用种间的缺陷,避免单一用种造成的减产,建议尝试中熟品种与中晚熟品种搭配用,这样能起到均衡增收的目的。选好用种种类,对种子的处理,注意:剔除病变、劣质、霉变的种子,选用颗粒饱满、籽粒大的种子。最好能做好种质试验,确保95%以上发芽率**。

播种前晒种,在晴暖天晒1~2天,能打破种子休眠期、降低种内水分、激发种子活力。同时,借助紫外线能杀灭带病菌,对促壮苗、出全苗效果不错。种子包衣,用种衣剂包衣,对后期防病虫害效果不错。同时,还有利于早出苗、提升出苗率。

1.3 播种

播种根据地温而定,6~8 cm土层处,温度恒定在8℃~10℃时,为播种**期。同时,还要考虑水分、品种等因素,利用有效的积温、土壤水分等等,一次性完成播种,培育壮苗,保证苗齐、苗均。为保证hm2产产量,建议理性密植,早熟品种植珠短、发育期短,栽植密度可大些,种植4 000株/667m2适宜。紧凑型品种,栽植密度可以更大些,种植4 500株/667m2也可。

2 做好苗期管理,做到早管促早发

苗期管理的重点,促根壮苗,确保苗壮、苗齐、苗足、早发。

2.1 间苗定苗

间苗、定苗根据栽种地、苗木长势等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间苗在3片可见苗时进行,定苗在5片可见苗时进行。同时,要预留多出计划密度5%的株苗,以确保理想的密度、株间整齐度。

2.2 中耕除草

苗期中耕两次,定苗前后一次,宜浅,5 cm为适宜。拔节前后一次,宜深。通过中耕,起到疏松土壤,促进根系发育的目的。

2.3 追肥浇水

苗期追肥,重在促苗壮、促根生。用肥的原则,磷肥、钾肥全用,氮肥因地而异、因苗而定。通常情况下,高产田苗期用氮肥,占总氮肥量的30%左右;中产田苗期用氮肥,占总氮肥量的60%左右;低产田苗期用氮肥,占总氮肥量的60%以上。除了氮磷钾肥外,还应注意配施腐熟有机肥。追肥可沟施或穴施,距离玉米植株20 cm处,开沟一次性深入化肥和有机肥,而后盖严增肥效。

2.4 病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有地老虎、黏虫、蚜虫、蓟马等。防治方法:播种时使用种衣剂包衣。出苗后可用2.5%的敌杀死800~1 000倍,于傍晚时喷洒苗行地面,或配成0.05%的毒沙撒于苗行两侧,防治地老虎。用40%乐果乳剂1 000~1 500倍液喷洒苗心防治蚜虫、蓟马、稻飞虱。用20%速灭杀丁乳油或50%辛硫磷1 500~2 000倍防治黏虫。

玉米苗期还容易遭受病毒侵染,是粗缩病、矮花叶病的易发期。及时消灭田间和四周的灰飞虱、蓟马、蚜虫等,能够减轻病害的发生。

3 紧抓穗期管理,实现穗多粒大

在玉米生长各期,穗期长势最旺,需要的肥料、养分最多。该期管理的重点,叶大、穗大、粒多。尤其,加强肥水临界期管理。

3.1 中耕,除弱苗

穗期中耕2次,拔节—小喇叭口期,中耕1次,要深,以促进根生,扩大根系覆盖面积。小喇叭口期以后,中耕1次,要浅,以保根蓄墒。受地力、肥料、病虫害等的影响,不可避免会产生弱株、小株。尤其套种情况下,这种情况更为多见。为此,应及时拔除弱株,确保群体质量。

3.2 重施穗肥,及时灌排

根据以往栽种经验,适量追施攻穗肥,能大大满足穗分化对养分的需求,为后期实现高产奠定基础。穗期追肥,应以速效氮肥为主,时间选在大喇叭口期,具体应因苗势、地力而定。穗期用氮肥应占总追肥量的50%左右,用量控制在600 kg/hm2。追肥要深施,深度10 cm以上,盖严提肥效。

穗期玉米生长旺盛,一旦干旱缺失,势必会影响性器官发育,增加空秆率,影响授粉质量。为此,在抽雄前后,根据墒情变化,做好及时灌溉的准备。穗期灌溉,分两次进行。大喇叭口前后1次,结合追施穗肥而适时灌溉,以促根生,强光合作用。灌水量,一般在600~900 m3/hm2**,干旱时酌情增加。抽雄前后1次,此时灌水量要大,通过沟施或隔沟施,以增强用水效果。

3.3 防病虫,防倒伏

穗期主要病虫害有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及玉米螟等。药剂防治玉米茎腐病可用10%双效灵200倍液,在拔节期及抽雄前后各喷1次,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玉米螟一般在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发生,可在9~11片展开叶期间,用3%的呋喃丹颗粒剂或2.5%的辛硫磷颗粒剂撤于心叶丛中防治,用量1~2 g/株。

4 重视花粒期管理,避免植株早衰

花粒期,即抽雄至完熟这段时间。此期,是籽粒形成关键期,应尤其重视花粒期管理。此期,加强田间管理,重在避免植株早衰,增强光合作用,实现增粒重、多籽粒。

4.1 酌情追施攻粒肥

随着种植技术的改善,在满足玉米高产产出生产条件的优化中,做好中后期水肥管理极为重要,成为农艺技术优化的关键突破口。同样,有研究证实:中后期能扩大叶片面积,进而提升叶片光合效率,基本能实现高产产出。为此,此期应酌情追施攻粒肥。一般追肥应在雄穗开花前后,以速效氮肥为主,用量为总肥量的20%。同时,配合灌水。后期灌浆期,有缺肥的情况,应尝试用叶面喷施的方式快速补施。

4.2 田间灌水和排涝

该期实现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增加后期灌水量及次数,做好花粒期水分管理,刺激根系活力、增加粒重和粒数。此外,灌水应占总用水的50%左右。尤其在授粉后3周,不能缺水,否则会影响产量和质量。

总结海阳各地该期水分管理经验,该期灌水应把控好两大关键点。第一次,在开花到籽粒形成期,此时灌水能增加籽粒数。第二次,在乳熟期,此时灌水能增加籽粒重。但是,具体用水,更应考虑土壤状况,因墒情而定。比如:沙壤土、轻壤土,则应增加灌水次数。黏土。壤土,则要减少灌水次数。加强灌水同时,做好田间排涝,避免因涝害造成减产。

4.3 人工去雄和辅助授粉

人工去雄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可增产4.1%~14.8%。在雄穗刚抽出而尚未开花散粉时可拔除全田雄穗的1/2(隔行或隔株),地边、地头不要去雄,以利边际玉米雌穗授粉。在授粉结束后再将余下的雄穗全部拔除。人工辅助授粉可减少秃顶、缺粒,增加穗粒数。辅助授粉对抽丝偏晚的植株以及群体偏大、弱株较多的地块效果更为明显。

5 适时组织收获,提升商品质量

当前,采收玉米有“假熟”现象,表现为:籽粒未灌浆、苞叶提前变白,未完全进入生理成熟期。一般而言,衡量籽粒生理成熟期,至少有这几个标志:第一,籽粒乳线消失。当乳线消失,籽粒含水量能降到30%左右,此时收获粒重最大。第二,籽粒基部有黑色层形成,也同样是适时收获的重要标志。适期收获的玉米,一般籽粒均匀,颗粒饱满,含水量低,便于脱粒和后期贮藏,有着不错的商用价值。

以上就是此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广大农业工作者,有一定帮助,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帮忙关注一下笔者以及转发评论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