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穗黄白粒马齿型玉米品种“农丰玉1号”,平均亩产量可达675㎏

农丰玉1号玉米品种在清江鹤寄居地己种植了5~6年时间,由于其田间长势喜人健旺,优质丰产综合性较好,故一直受农资销售者和玉米种植者青睐,市场份额占有量较大。

本期图文,清江鹤将与各位亲们各位老师重点关注和聊聊关于玉米杂交新品种“农丰玉1号”的相关话题,希望你喜欢并积极参与互动评论,并转发分享本期图文。

图片01):农丰玉1号在田间试验示范


大穗黄白粒马齿型玉米品种“农丰玉1号”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农丰玉1号”是湖北康农种业研发生产在武陵山区海拔高度在1200米以下丘陵,平坝,低山春玉米种植区域范围内种植的一款新玉米杂交良种。

目前已通过湖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18023,玉米品种检疫编号为4205282023001079号。

“农丰玉1号”在田间植株为“半紧凑型”玉米品种,植株叶片整体向上冲,穗上部叶片与茎夹角小于25度,穗下部茎叶夹角小于40度,叶向值大于40度。玉米植株茎叶夹角小于“平展型”玉米植株,但大于“中间型”玉米植株。

图片02):农丰玉1号的玉米果穗

“农丰1号”在田间的幼苗植株为“紫色”或“紫褐色”,成株为浓绿或翠绿色。成株期植株高约260㎝~280㎝,叶片20~21片,穗上叶5~6片。全生育期135~140天。但会随“种植区域”“种植密度”“土壤肥力”“管理水平”“气候条件小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化。

雄穗分枝10~12个,颖壳浅紫色花药黄色,花丝浅红色。

果穗筒形,穗位110㎝~127㎝不等,果穗包叶包被不露尖不露穗,有“马耳叶”返祖现象。穗轴白色,籽粒黄白色,马齿型。籽粒在干燥“缩水”以后,顶部有凹陷状形似马齿,与“硬粒”“半硬粒”玉米品种相比,品质相对差一点,但产量却比硬粒半硬粒玉米品种好得多。

图片03):农丰玉1号在田间的玉米植株

穗行18~20行,偶或22行。穗长20~24㎝,行粒数35~40粒。穗粗5~6㎝,鲜有秃尖约有0.5㎝~1.8㎝。出籽率达83%以上。千粒重374g。

“农丰玉1号”幼苗植株在田间整齐均匀,生长健旺势强。空杆率低或无,但“双穗率”高,在0.6%~1%间,倒伏率(折)较低,在4.9%以下,小于5%。

大穗黄白粒玉米新品种“农丰玉1号”玉米品质监测评价:

“农丰玉1号”玉米籽粒为黄白色,乃玉米种植爱好者所青睐的玉米籽粒。鲜食或饲用,适口性都很好,而且产量高出籽率也不低,是综合性状比较好的玉米品种。

图片04):收获后的鲜食玉米果穗

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监督检测分析,“农丰玉1号”玉米籽粒容重为770g/L,粗蛋白(干基)含量为9.16%,粗脂肪(干基)含量为5.32%,粗淀粉(干基)含量为74.61%。

大穗黄白粒马齿型玉米新品种“农丰玉1号”的优质丰产特性和综合抗逆性:

“农丰玉1号”在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恩施州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示范之中,两年的区域试验示范平均亩产量超过了674㎏,比对照玉米品种(双玉919)增产7.69%。其中2016年的区域示范平均亩产量达到了686.71㎏,比对照玉米品种(双玉919)增产10%。

图片05):农丰玉1号的果穗

从2015年~2016年区域试验示范和近几年来推广种植情况来看,“农丰玉1号”在田间的综合抗逆性较好。

可以有效抵抗玉米田间的小斑病,中抗玉米的穗腐病。但是,在发病条件适宜时,仍然可以患上玉米灰斑病,玉米基腐病和大斑病。故在种植“农丰玉1号”过程中,要适时择机根据玉米植株在田间的发育情况和病虫危害规律,精准选择相应的杀菌剂杀虫剂复配使用茎叶处理来预防及治疗玉米植株相应的病虫危害。

图片06):高山种植的农丰玉1号

优质大穗黄白粒马齿型玉米新品种“农丰玉1号”的适应性:

“农丰玉1号”适应武陵山海拔高度在1200米以下的春玉米种植区域内种植。或引种地“相近海拔”或相似气候条件下的丘陵,平坝及低山地带种植。

优质丰产大穗黄白粒马齿型玉米新品种“农丰玉1号”高产种植的相关提示:

种植“农丰玉1号”要适时播种,在高山二高山种植“农丰玉1号”可以在“清明”前后10天下种。特殊年份,可以在气温稳定在15℃以上后再行播种。

施足基肥早施“引苗肥”,尽可能早地促使其玉米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早施穗肥粒肥,注意磷钾肥的使用,和中量微量元素的适度补充,以满足玉米植株在田间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

图片07):农丰玉1号乳熟期果穗

建议单作密度,保证亩基本苗3000株左右,套种密度在2500株~2800株。注意定植早期玉米田间的地老虎,弯刺黑蝽对玉米植株的危害。

特别提示:为了控制玉米植株高度,部分玉米种植户在种植农丰玉1号的过程中,常常使用三唑类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而此类植调剂多为复配制剂,药剂中含有赤霉素等成分,易造成未收获的玉米果穗出现“穗萌”现象,而致果穗出现“穗腐”,要引起重视。

图片08):农丰玉1号玉米果穗在田间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