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文解读:玉米等粮食作物自给为主进口为辅,市场不必过分紧张

作者:孟金辉

从业资格号:F3033796



1月19日,一号文发布,其中涉及粮食、油脂油料等大宗农作物的内容如下:

稳定粮食产量。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发挥粮食主产区优势。压实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稳定粮食生产责任。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多途径扩大种植面积。支持长江流域油菜生产,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全程机械化。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加大非洲猪瘟等动物疫情监测防控力度,严格落实防控举措,确保产业安全。立足国内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国内安全保障能力。将稻谷、小麦作为必保品种,稳定玉米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主动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扩大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和“保险+期货”试点。

一、主粮作物自给上午前提下,会扩大进口量;这意味着国家将会继续削减粮食库存

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立足国内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国内安全保障能力。将稻谷、小麦作为必保品种,稳定玉米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主动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

盛达期货研究院解读为:水稻和小麦因是口粮,国家层面要求自给程度更高;玉米作为饲料粮,相对口粮国家可适度降低自给要求层级;不过,三大粮食作物保持较高程度的自给是前提,进口作为调剂。未来,可以预期在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的情况下,国内市场包括农产品粮食市场,日益开放是大势所趋。




假定,中国要保持95%左右的主粮作物自给率,也即进口量占产量的95%左右;则玉米、水稻、小麦进口量分别达到1286.65、1069.65、657.16万吨,较2018日历年度分别增加934.5、369.5、755.1万吨,大致进口金额增加70亿美元左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美贸易逆差。其中,玉米进口量1286万吨与传言中中国玉米进口配额从720万吨增至1200万吨非常接近,或许国内政策制定大致就是按照95%的主粮自给率来测算的。

中国不希望玉米沦落为下一个大豆。在谈判中应会坚持不全面放开玉米进口。美国方面,希望中国多进口大豆、燃料乙醇、DDGS、肉类,玉米直接出口中国不是其谈判的重点和落脚点,也即美国出口产品把部分加工环节利润留在国内。这样看,其实在玉米和替代品进口方面,中美双方诉求有共通之处,双方达成一致的可能性较高。我们目前判断,中美贸易谈判达成后,玉米应仍在配额政策之下,不过进口配额或将与传闻一致,有所扩大。

从这个角度讲,中美贸易谈判一旦达成,对国内玉米市场的利空程度应会明显低于国内目前的预期,届时期货市场利空出尽而有所反弹的可能性更高。

若是未来,中国粮食进口量有望大幅增加,那么未来几年国家粮食削减库存仍将是重要工作。

2018年,中储粮加大政策性粮食去库存工作力度,全年累计完成政策性粮棉油销售13273万吨,已完成出库12448万吨。据了解,各品种去库存情况,玉米10013万吨,稻谷1700万吨,小麦1066万吨,大豆201万吨,菜籽油42万吨,棉花251万吨。截至2018年末,棉花、大豆、菜籽油去库存任务基本完成。

据市场了解,目前中国仍有水稻库存1.7亿吨、小麦库存7000多万吨、玉米库存7900万吨左右。




因此,可以判断,在进口量有望大增的前提下,未来几年中国粮食削减库存仍将是重要工作之一。

二、玉米面积受国家政策所限,19年玉米再现天气炒作的概率不低

一号文中提到: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多途径扩大种植面积。支持长江流域油菜生产,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全程机械化。这些措施更多的从增产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没有解决需求和价格收益等问题而实际效果不佳。谷贱伤农的老话在今日仍有道理。




从数据对比中可以清晰显示:大豆、油菜籽本身就是低产、低收益作物;而且生产效率明显低于美国大豆、加拿大菜籽。在不解决需求的前提下,一味增产,两大油脂油料作物的价格和收益或将进一步降低。

若是解决需求问题。查进口转基因大豆流向或是一剂良药。众所周知,目前南方的豆制品、豆腐、酱油等大量使用进口豆;若是国家层面能够坚决彻查转基因流向问题,就可以从需求端根本扭转问题。按照国粮中心2018/19年度的最新中国大豆供需平衡分析:18/19年度,中国大豆产量1600万吨,种用和食用及工业消费大豆总量1580万吨。彻查转基因大豆流向,可以把进口转基因大豆屏蔽出食用市场,使得进口用于压榨豆油、豆粕,国产豆用于食品豆和非转基因豆油、豆粕生产,这样应能从需求端解决大豆价格和生产问题。

不过从国家政策层面,中国玉米的生产能力将被限制,也即面积难以增加。

华北冬麦主产区也是优势产区,若小麦稳定,其实也就意味着华北夏玉米面积稳定。而东北产区,在国家的强力政策下,玉米无力从大豆抢面积,因此,可以说玉米面积从国家政策层面收到抑制,确实只能保持相对稳定。




若面积真如判断一样受限,则单产重要性将有所提升。今年仍将是厄尔尼诺年份,而按照历史资料,中国自建国以来有记录的14个厄尔尼诺年份增产8年,单产增幅算术平均3.17%;减产6年(占比43%,也即减产的概率不低),减产幅度算术平均6.78%。并且,18/19年度冬季,东北降雪明显不足,令市场担忧!自2014年以来,中国玉米主产区还未经历大面积干旱考验,今年夏秋季,玉米市场再现天气炒作的可能性较高。

三、非洲猪瘟对玉米饲用需求冲击仍将难以避免

一号文中要求:加大非洲猪瘟等动物疫情监测防控力度,严格落实防控举措,确保产业安全。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2月20日发布,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这是全国的第107起。1月 19日,在越南的三个农场发现了非洲猪瘟,这是东南亚国家首例确诊的高度传染性疾病病例。发生非洲猪瘟的猪场位于越南北部两省,据中国边境仅160公里。



随着天气的逐步转暖和农业部跨省调运政策的放开导致生猪跨省调运量明显回升,可以预期,19年非洲猪瘟疫情仍将不时出现,防治任务依旧艰巨!

1、可考虑买入豆油期货。据盛达期货研究院分析,每次猪肉价格大涨对豆油价格和消费都有不错的利好作用!当然,豆油上涨还有其他逻辑,夏季美盘一旦炒作天气国内豆油反映应明显强于豆粕。1月21日,1909豆油合约已经上破233日年线。前期推荐后,建议1909做多仍可持有。

2、玉米,从偏空的角度思考问题。猪消费的玉米占玉米总的饲用消费量的近6成。生猪存栏和出栏的大幅下降,对玉米的利空作用明显。1905玉米合约已经有效跌破了年线。若因某些因素,1905玉米合约反弹至接近233日年线1890附近,可考虑做空。

3、鸡蛋1909逢回调建多单。逻辑包括:猪瘟使得生猪存栏和出栏下降造成的蛋白消费转移,利多鸡蛋;鸡蛋自身的夏季季节性价格上涨(夏季温度升高导致蛋鸡产蛋率下降,从而夏季鸡蛋价格易走高)。

而且,目前鸡蛋1909合约运行于年线之下,一旦有效突破年线,建议加仓多单。目前年线大致在4100一线。




4、可以选择大型生猪屠宰企业股票。18年,非洲猪瘟疫情开始后,生猪屠宰企业的毛利润情况开始快速增加,而且不仅全国的平均数据如此,广东省对的数据也显示类似的情况和趋势。不过,选择该类企业股票需要好运气,因为一般大型生猪屠宰企业都会涉及养殖业务,一旦给集团的养殖场出现疫情,肯定对其股价不利。




5、可以选择白羽肉鸡养殖股票。祖代白羽肉鸡自2015年以来持续低位,也即白羽肉鸡的供应能力受限;而猪瘟疫情带来的转移消费和鸡肉价格上扬,肉鸡配合饲料成本因玉米和豆粕低价而维持在低位;产品鸡肉价高且成本端低迷,利润有望逐步扩张。这些是买入白羽肉鸡养殖股票的逻辑所在!




四、玉米现货和期货市场不必过分看空,跌到位之后,买入远月,或有不错收益

目前,因谈判进展顺利、非洲猪瘟造成玉米饲用需求下降、东北农户面临春季售粮压力等利空因素,玉米现货和期货市场哀鸿一片。

但是,我们认为不必过分紧张,情况没有辣么严重:

1、前文已述,玉米进口不会完全放开,应还是在配额下的有限进口。所以,一旦中美贸易谈判谈拢,就是靴子落地,利空出尽。市场应会发现,进口玉米及替代品和燃料乙醇、猪肉等下游产品数量有限可控,利空不及预期。

2、目前,虽然东北农户售粮进度较去年偏慢两成,且东北升温迅速,这都增加了春季卖粮压力。不过市场也众所周知,一旦东北农户余粮殆尽,玉米转至贸易商手中,玉米往往会进入季节性上扬阶段。

3、非洲猪瘟对玉米饲用需求的影响,我们判断应在10%以内。

猪瘟在疫情发生及周边地区造成20-30%的生猪存栏和出栏减少;但是中国太大,有减的,就有增的(预期猪肉价格好,赌自己不会碰上猪瘟),并且从县的级别来讲,还是没发生猪瘟的远远多,也即扩张的不会少;这样可以预计猪瘟造成生猪存栏和出栏下降可以考虑在10-15%的区间。猪瘟造成消费转移,白羽肉鸡消费和价格都起来了;鸡蛋的价格也在上扬;叠加泔水猪的减少,都实际上促进玉米饲用需求的增加;这样判断玉米饲用需求减量应在10%以内。

4、1903玉米合约在交割前月且也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低点价格也在1767元/吨。因此预计1905玉米价格也不会跌得过深。

5、据国粮中心数据,截至昨天,吉林省农户售粮价格在1670元/吨,而按照成本推算到盘面1820元/吨。可以讲目前盘面价格已经把大多数利空的PRICE IN了。后期1905玉米合约料难跌破1750元/吨。

未来,预计玉米市场或有利多。

1、利空不及预期。进口利空不及市场预期、猪瘟的利空或不及市场预期。

2、在面积受限于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夏秋季或有天气炒作。

3、拍卖底价或有提高,拍卖减量,从18年的每周800万吨起拍量减至19年的每周600万吨以下。

因此,建议把1905玉米合约作为锚碇,一旦1905合约跌破1800元/吨,可考虑原有空单获利了结,且在1905玉米跌至1780-1800区间,尝试性建立远月1909合约多单;若1909合约跌至1750-1780区间,增仓至目标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