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故事:土匪做妾

青年书生周源去赶考,不小心弄丢了钱袋。靠给人写点书信和典当衣物支撑着。走到玉黄山下时已经饿得头晕眼花,实在是走不动了,只得坐在树下,想死的心都有了。

这时有两个十三四岁,憨头憨脑的少年向周源走了过来,探头探脑地看了他半晌,才上前来问道:“您是那个在玉黄镇上替人写信的周先生吗?”周源有气无力地点了点头。

“那就对了,我们要打劫!”俩少年欢呼道。

周源愣住了,自己都穷成这样了,竟然还会被打劫?这俩小劫匪怕是有病吧!

周源被俩小劫匪弄上了玉黄山,一个英姿飒爽,大概十七八岁的年轻女土匪迎了出来,十分豪气地冲周源抱拳行礼,大大咧咧地笑道:“周先生,你不认得我了吗?我就是那个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姑娘啊!我叫黄鹂。”

周源这才想起来。前几天周源在玉黄镇上摆摊替人写书信,见到有人竟然要和一个姑娘动手打架,忍不住上前替姑娘说了几句公道话 。谁知第二天摊子就被人给砸了,还被撵出了玉黄镇。

“既然我曾帮助过黄鹂姑娘,那姑娘你为何要把我劫上山来呢?”周源苦笑着说。

“因为我要嫁给你呀!”黄鹂笑得眉眼弯弯的,眉宇间有几分羞涩。

周源更意外了。他是还没娶妻,但娶一个如此豪放不羁、率性爽朗的女土匪为妻还真是他做梦都没想到过的事!

黄鹂告诉周源,她虽是做土匪的,但她率领着手下几乎都是自给自足,极少做打劫的事。她告诉周源,要不是苛捐杂税太重,逼得活不下去了,他们也不会上山当土匪。

二人成亲后不久,黄鹂就给周源准备了一些银两,让周源继续去赶考。周源和爽朗率直的黄鹂过得挺舒心的,还有点舍不得走。

黄鹂说:“郎君你是读书人,怎么能在山上当一辈子土匪?你赶快去应试,等你安顿好了就捎信过来,我遣散了手下,一定会去找你的。 ”

周源顺利地赶到京城参加了科举,运气挺好,一举高中,被安排到沿海一座叫青州的小县城当县令。

周源到了青州,赶紧写信给黄鹂。谁知信还没发出去,当初“劫”他的那俩少年来了。狼狈不堪的,一见到他就大哭起来,说是官兵围剿了玉黄山,黄鹂被逼跳了河,尸首被挂在城门口示众了三天……周源一听,泪如雨下。他虽然对黄鹂谈不上情深似海,但一日夫妻百日恩,何况黄鹂还对他有那么好。

周源把俩少年收留了下来,给他俩重新起了名字,一个叫小顺,一个叫小安。

转眼一年就过去了,周源把爹娘都接到了青州。周父周母一到青州立刻操心起了周源的亲事,没过多久就给周源娶了一个大家闺秀钱氏为妻。

这天周源正在衙门里办公,小顺小安突然来了,泪流满面,激动万分的,话都说不利索了:“大,大人,头儿来了,她还活着,还带着,带着您的儿子……”

周源抬头一看,黄鹂牵着一个三岁模样的男孩走了进来。男孩穿着破烂,小脸黄黄的,下巴尖尖的,细瘦的胳膊紧紧地拽着黄鹂的衣角,怯生生地看着周源。而黄鹂一脸憔悴,头发枯黄,又黑又瘦,衣衫褴褛,母子俩不知吃了多少苦头才来到了这里。

周源见了黄鹂母子,又惊又喜,泪水夺眶而出,一把搂住母子俩,哽咽道:“不是说被逼着跳了河吗……”

黄鹂也是泪流满面:“当时我肚子里已有了宝儿,拼了命也要活下来啊!也是运气好,恰巧几日前有个女子失足掉入了河中,尸首被官兵们捞了起来,为了邀功,他们就……我这才逃了出来,带着宝儿四处打听你……”

周源高高兴兴地把黄鹂和儿子带回了家,见到了钱氏才想起黄鹂的名分问题。按理说,黄鹂是先嫁给他的,可钱氏又是父母做主,明媒正娶的……

不等周源纠结,周父周母已经做出了决定,钱氏为妻,黄鹂为妾。他们哪里看得上黄鹂这样的女子,土匪出身,无媒无聘,举止粗鲁。要不是她生了一个和周源一模一样的孙儿,他们根本就不会接受黄鹂。

明明是两人先成的亲,自己却成了周源的妾,黄鹂有些难过,但很快就释然了。只要能吃饱穿暖,娘俩不再颠沛流离,过上安定的日子就行。

谁知黄鹂想得太简单了。周父周母虽然不待见她,但看在周源和孙子的面子上,只是不大搭理她而已。那钱氏可是从大户人家出来的,各种阴私手段全披上了规矩的外衣纷纷登场,层出不穷,黄鹂时常动辄得咎,半夜三更还在钱氏房里“学规矩”。

被钱氏磋磨了一段时间后,本是率直、爽朗、快言快语的黄鹂,竟变成了一个拘拘束束、沉默寡言的人。

小顺和小安是黄鹂捡的孤儿,一直把黄鹂当成亲姐姐一样敬爱。见黄鹂回到了周家,竟然比在外面流浪还要萎靡、憔悴,两人都是气愤不已,嚷着要黄鹂带着他俩离开周家,大不了又上山当土匪去。这段时间,打听到黄鹂在青州,有不少玉黄山逃出来的兄弟来到了青州讨生活,大家都还有联系。

黄鹂苦笑着摇头,为了宝儿她什么苦都能吃。可黄鹂万万没有想到,钱氏竟然把主意打到了宝儿身上。因钱氏一直没有身孕,她提出了要把宝儿记在她的名下,亲自抚养宝儿。

平时钱氏看宝儿的目光里都浸着厌恶和恨意,黄鹂哪里敢把一点自保能力都没有的宝儿交给她。

黄鹂去哀求周父周母。周父周母冷着脸说钱氏肯把宝儿记到名下,亲自抚养宝儿,黄鹂应该感谢钱氏,别不知好歹。

黄鹂又去找周源。因为倭寇频繁入侵,战乱四起,周源忙得脚不沾地,黄鹂根本找不到人。

怏怏地回到了周府,黄鹂一眼就看见小小的宝儿跪在钱氏面前,正被钱氏打板子。一声声沉闷的板子声就像打在黄鹂的心上,她不顾一切地跑了过去,替宝儿挨板子。钱氏冷笑一声,吩咐重重地打,不要手下留情。

晚上的时候,黄鹂去服侍好了钱氏才回来给自己上药,她的背上被打得皮开肉绽,已是疼痛难忍。宝儿还没睡,睁着黑亮亮的眼睛在等着黄鹂。见到了黄鹂,他才“哇”地一声哭了起来:“我不要离开娘……”小小的宝儿已经懂了一些事了,过几天开了祠堂,他就不能再和亲娘住在一起了。

黄鹂正在安抚宝儿,突然周府大门“哐哐”直响,小顺和小安来报信,倭寇已经登了岸,已经杀往县城,大人正在守城,要他俩回来告知一声。

黄鹂一听,想了一下,吩咐小顺小安立即把在青州的兄弟们召集起来,她要带着大家上城楼,一起抗击倭寇。

“可鹂姐你身上还有伤呢!”小顺小安都担心地看着黄鹂。黄鹂脸色苍白,背上渗着血迹,肯定又被钱氏打骂了。

“没什么,你们都忘了老大我以前是做什么的吗?”黄鹂豪气地一笑,利索地站了起来,抱着宝儿意气风发地走了出去。她要把宝儿交给周父周母照管,好无后顾之忧。

小顺小安去召集往日的兄弟,没想到除了玉黄山的人,还有很多人应声而来。大家都说,周大人的妾都愿意上城墙杀敌,他们有什么理由坐在家里?何况灭杀倭寇,人人有责!

黄鹂带着大家赶到了城楼上,正遇上了倭寇在攻城。黄鹂沉着冷静地指挥着大家,会武功的和她一起上前杀敌,不会武功的救治伤员,给箭手帮忙递箭,收集散落的箭矢。

有了黄鹂带着一大批生力军加入,周源的压力立刻减轻了许多,再一次打退了倭寇的进攻后,俩人才得空说上几句话。

黄鹂打过仗,看出倭寇只是暂时撤退,后面会有更大的攻势,忧虑地告诉周源,必须派人去求援,不然青州怕是守不住。

“我也知道必须求援,但是找不到武艺高强,胆大心细之人啊!”周源皱着眉头长叹道。

“我带小顺小安去,一定不辱使命!”黄鹂坚定地说。周源看了黄鹂半晌,终于点了点头。

周源写好了求救信,黄鹂细心地收藏好,拉着绳索和小顺小安从城墙上溜了下去,消失在了黑暗之中……

倭寇又一次发起了进攻,周源带领着全青州的百姓苦苦支撑着。眼看倭寇就要攻进城了,周源发出一声怒吼“灭杀倭寇,誓不投降”,冲到了最前面……

正在危急的时候,援军终于来了,内外夹攻,把入侵的倭寇全消灭了。

周源负了重伤,睡在了担架上,强睁着眼睛找寻着黄鹂和小顺小安。

过了一会儿,只有包扎好了伤口的小安来了。见了周源,他放声大哭起来:“大人,顺哥没了,鹂姐也……也没了……要不是鹂姐背上有伤……”他哽咽着说不出话来,眼泪一颗颗地落下来,似乎滴在了周源的心上。

其实周源一直知道钱氏磋磨黄鹂的事,但周父周母喜欢钱氏,很不喜欢黄鹂。出于孝顺,加上他总觉得黄鹂土匪出身,皮糙肉厚的,而钱氏模样俏丽,对他又是百般温柔,于是他选择了视而不见……如今黄鹂因抗击倭寇而牺牲了,他才知道,失去了黄鹂,他是那么的难过……

还没养好伤,周源就要立即把钱氏给休了。周父周母已经知道了原委,满脸的愧色,一句话也不好意思替钱氏说。

钱氏虽然知道了原因,但她不理解:“凭什么?那只是一个土匪……”

“不,在我心里,黄鹂是英雄,是我永远的妻子!”周源一字一句地对钱氏说,“从今以后,我会好好教导宝儿,再也不会娶妻!”

钱氏被休回娘家后,全青州的老百姓,包括她的娘家人都十分唾弃她。钱氏只好出了家,常伴青灯古佛,也不知她会不会在菩萨面前忏悔自己的恶毒。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